百词典

《至扬州》

时间: 2025-05-04 06:00:05

诗句

眼穿只候卖柴回,今日堡城门不开。

籴米已无消息至,黄昏惆怅下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0:05

原文展示

《至扬州》
文天祥 〔宋代〕
眼穿只候卖柴回,今日堡城门不开。
籴米已无消息至,黄昏惆怅下山来。

白话文翻译

眼睛只盼着卖柴的人快点回来,今天堡城的城门却没有打开。
买米的消息已经没有了,黄昏时分我满怀惆怅地走下山来。

注释

  • 眼穿:眼睛渴望地盯着,表示等待。
  • 卖柴:指的是卖柴的人,可能是为了买米。
  • 堡城:指的是城池,堡垒的城门。
  • 籴米:购买米粮。
  • 黄昏:傍晚,日落时分。
  • 惆怅:忧愁、失落的情绪。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诗人在等待米粮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宋梅,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坚贞不屈的精神著称,其一生致力于抗击外敌,捍卫国家。文天祥的诗歌多反映抗争、忠诚与悲愤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国势衰弱,民众生活困苦。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感受,以及对生存资源匮乏的无奈。

诗歌鉴赏

《至扬州》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困境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的诗。诗人在写作时,正值国家危亡之际,自己身处困境,心情沉重。开篇“眼穿只候卖柴回”,诗人以“眼穿”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对卖柴者的期待,既是对生活资源的渴望,也是对希望的寄托。城门未开,暗示了外界的封闭与无助,突显了社会动荡的现实。

“籴米已无消息至”一句,折射出经济困境,粮食短缺的无奈,令人深感时局的无情与人们的无力。最后一句“黄昏惆怅下山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黄昏常象征着失去与衰退,诗人在夕阳西下的情境中,心中满是惆怅,生动表达了他对家国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悲壮的爱国情怀和对命运的无奈,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穿只候卖柴回:诗人期待卖柴者的归来,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望。
  2. 今日堡城门不开:城门未开,暗示了社会的封闭与资源的匮乏。
  3. 籴米已无消息至:粮食的短缺使人感到无助,生活困境的进一步加深。
  4. 黄昏惆怅下山来:黄昏象征着失去,诗人下山时的惆怅表现出心中的悲凉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眼穿”与“卖柴”、“今日”与“城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昏、城门、米等意象交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等待与失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眼穿:渴望、期待。
  • 堡城:象征社会的封闭与动荡。
  • 籴米:代表生命与生存的基本需求。
  • 黄昏:象征失落与悲伤,暗示生命的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穿只候卖柴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期待
    • C. 忧伤
  2. “今日堡城门不开”暗示了什么?

    • A. 外界的开放
    • B. 社会的封闭
    • C. 生活的美好
  3. 诗中描绘的时节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黄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诗中展现了国破家亡的沉重,而文天祥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日常的焦虑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兴六言十首 雪峰寺 书事二首 樗庵次前韵一首 送林子敬粹武昌 送张应斗还番昜 杂咏一百首·魏尚 纵笔二首 挽史馆资政木石尢公三首 溪庵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立竿见影 心寒胆战 仙球 铚权 猪鬣 得之若惊 川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根结尾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柴毁灭性 急用 谋询 日不我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