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2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25:44
至扬州
——文天祥
谯鼓咚咚入四更,
行行三五入西城。
隔壕喝问无人应,
怕恐人来捉眼生。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四更时分,谯楼的鼓声隆隆响起,走在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地进入西城。隔着护城河,呼喊询问,却没有人回应,心中感到害怕,担心有人的到来会让自己显得无所适从。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贞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闻名于世,尤其在蒙古入侵时,坚决抵抗外敌,最终被捕殉国。他的诗歌大多表达了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文风沉郁,气势宏伟。
“至扬州”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中描绘的夜晚场景,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感受,表露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夜的宁静与孤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对家国命运的担忧。“谯鼓咚咚入四更”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夜深人静时,人们的活动似乎也变得稀少,只有寥寥几人在西城中行走,形成了一种孤独和不安的气氛。
“隔壕喝问无人应”,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发出呼喊,却得不到回应,体现了对社会冷漠的深刻感受和对人际关系的疏离感。最后一句“怕恐人来捉眼生”,更是渗透出一种无形的恐惧,似乎在暗示着社会动荡和监视的压迫,使得个体在夜色中显得无助和脆弱。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思,以及在乱世中个人的无力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的社会中,面对孤独与无助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夜晚场景的描绘,反映出自身的处境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共鸣。
诗中“谯鼓咚咚”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西城的描绘主要表达了什么?
“怕恐人来捉眼生”中的“捉眼生”主要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