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23
谒想仙姿诗见之,坛高屈宋隶吾麾。
在邦无怨仁何怨,与世多违道不违。
一鲁丈夫独儒服,百曹相国漫戎衣。
折冲人物山中隐,谁佐君王立德威。
我向往那仙人的姿态,从诗中得以见到。
坛上高高的,屈膝向我这位宋代的诗人致敬。
在这个国家中,仁者无怨,自己又有什么好怨恨的呢?
与世俗的多种不和谐相比,我的道义却不曾违背。
一位鲁国的男子,独自穿着儒士的衣服,
而百官大臣却都穿着戎装。
在山中隐居的人,折冲于人群之中,
谁来辅佐君王建立德行和威仪呢?
赵汝腾,宋代著名诗人,字子华,号宗道,生活于北宋时期。他为人正直,崇尚儒学,诗风清新雅致,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理想。
该诗创作于赵汝腾对政治与文化的思考时,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望。开篇以“仙姿”引入,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随之而来的“坛高屈宋隶吾麾”,则表明他在文化与道德上的自信。诗中提到“在邦无怨仁何怨”,强调仁者的无怨无恨,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宽容。后面的“与世多违道不违”,更是对世俗浮华的批判。
对“鲁丈夫独儒服”的描写,突出了一种孤独的坚守,这种坚守与身边的“百曹相国漫戎衣”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儒家理想的坚持和对权臣武将的讽刺。最后,提问“谁佐君王立德威”,引发对人才的思考,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一种期待,渴望能有贤才辅佐明主,重塑国家的德行与威仪。
该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对贤才的渴望,展现了一个儒者在社会动荡中的坚守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鲁丈夫”象征什么?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折冲人物山中隐”中的“折冲”指的是什么?
李白与赵汝腾同为诗人,但李白的诗歌更强调豪放与个性,而赵汝腾则重视儒家理想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