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素梅 其四》

时间: 2025-05-02 19:07:00

诗句

岁寒风致少能解,野草安能识此情?

春到玉堂浑不觉,清香疏影自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7:00

原文展示

素梅 其四
王冕

岁寒风致少能解,
野草安能识此情?
春到玉堂浑不觉,
清香疏影自分明。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岁月里,风带来的情感很难解读,
野草又怎能理解这样的情怀呢?
春天来到玉堂之中,似乎全然不觉,
但那清香和疏影却依然分外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寒: 寒冷的季节,通常指冬天。
  • 风致: 风带来的情感和气息。
  • 安能: 怎么能,表示不可能。
  • 识此情: 理解这种情感。
  • 玉堂: 指高雅的住所,象征着高贵的环境。
  • 清香: 指梅花独特的香味。
  • 疏影: 指梅花的影子,形容梅花的清雅和孤傲。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主要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和清雅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时中,号冷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素梅》是王冕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梅花这种坚韧、高洁品格的欣赏,反映出他孤傲而清高的个性。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梅花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体,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寒冬中梅花的深深赞美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岁寒风致少能解”中,诗人用“岁寒”与“风致”的对比,突显了梅花在寒冬中依然坚强的意志,反映出一种孤独的美。接着,诗人又以“野草安能识此情”表达对世俗事物的鄙视,强调梅花的独特价值。接下来的“春到玉堂浑不觉”则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繁华,但在这种繁华中,梅花的清香和疏影却显得格外鲜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孤傲的态度,体现了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岁寒风致少能解: 在寒冷的季节里,风所带来的情感很难被理解。
  2. 野草安能识此情: 野草又怎能理解这样的情感呢?表达了梅花的独特性和孤傲。
  3. 春到玉堂浑不觉: 春天已然来到高雅的住所,却似乎无人察觉。
  4. 清香疏影自分明: 但梅花的清香和影子依旧显得格外清晰,突出梅花的高洁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梅花与野草的对比,突出梅花的高贵与独特。
  • 拟人: 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 在“岁寒”与“春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崇拜,强调了高洁、坚韧的品格,反映出在困境中仍坚持理想和追求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寒冬: 代表困境与孤独。
  • 春天: 象征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冕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岁寒风致少能解"中的“岁寒”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 诗中提到的“玉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高雅的住所
    C. 古代的建筑
    D. 一种文化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白梅花》 - 朱熹

诗词对比

  • 王冕的《素梅》王安石的《梅花》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冕强调梅花的孤高与坚韧,而王安石则更多地表现出梅花的坚强和迎风傲立的特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
  • 《王冕诗歌选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天雄监兵李中吉 送太尉相公赴镇安军二首 送太尉相公赴镇安军二首 送四舅朱掾赴英州 送枢直梅学士守并州 送史温虞部佐郡四明 送僧游越 送人归衡阳 送平陸知县尹象先 送睦州柳从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觑探 面字旁的字 淮南 隶字旁的字 游逸 命盗案 寡人之疾 大经大法 包含五的词语有哪些 山酒 单耳刀的字 力屈计穷 包含压的成语 走之旁的字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包含绞的词语有哪些 片口张舌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