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1:34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三首 其二
作者: 项鸿祚 〔清代〕
如此江山,尽容我,舵楼吹笛。
有谁更,击冰夷鼓,鼓湘灵瑟。
樯橹灰飞风郑箨,英雄事去沙沈戟。
问月明,何处是扬州,寒潮拍。
桑海换,蛟宫泣,城市远,鼍更涩。
荡鳞波,万顷送迎残客。
香雾云鬟归梦冷,金支翠羽诸天寂。
望故国,只在去鸿边,无消息。
白话文翻译:
这片江山,尽情地接纳我,在舵楼上吹着笛子。
还有谁能再击打冰雪的战鼓,奏响湘水的乐声?
船桅和帆船在风中化为灰烬,英雄的事迹在沙滩上沉没。
问明月,扬州的方向在哪里?寒潮拍打着岸边。
桑海变换,蛟龙的宫殿悲泣,城市遥远,蛤蟆的叫声愈发沙哑。
荡漾的波涛,万顷水面上送走迎来的残客。
香雾缭绕,云鬟归来梦已冷,金色的支柱和翠羽装饰着天空的寂静。
望着故国,只能在鸿雁飞去的边缘,毫无消息。
注释:
典故解析:
“问月明”是提及月亮的明亮,古代诗歌中常用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寒潮拍”则是借用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清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作品闻名,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对江山、故国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英雄事迹的缅怀。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忧伤的词作。诗人在宽广的江山背景下,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情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开头几句以“如此江山”引入,展现了壮阔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英雄的故事。诗中通过“舵楼吹笛”、“击冰夷鼓”等意象,表现出一种英勇和激昂的气息,但随后的“英雄事去沙沈戟”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英雄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令人心痛。
月亮的明亮与寒潮的拍打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望故国,只在去鸿边,无消息”一句,表达了心中无尽的思念和失落,鸿雁作为传递消息的象征,却只能在遥远的边际飞去,使人感到无从得知的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壮丽的江山景象,又有深沉的思乡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国的热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山的描绘,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沉思,表达出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情感深沉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扬州”象征什么?
A. 风景优美的地方
B. 诗人思念的故乡
C. 战斗的地方
答案: B
诗中“寒潮拍”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B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国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故国的思念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