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1:50
乌夜啼·江头醉倒山公
作者:辛弃疾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
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山已断。
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在江边醉倒的山公,月光明亮。
我记得昨晚归路时与儿童的欢笑。
溪水似乎要转弯,山已经断裂。
两三棵松树,真让人怜惜这风月,却让诗翁生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军事家。他的词以豪放激昂、情感丰富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时值南宋动荡时期,辛弃疾心中忧国之情难以释怀,故而借酒浇愁,抒发其个性与情怀。
辛弃疾的这首《乌夜啼·江头醉倒山公》,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与意境。开篇便以“江头醉倒山公”引入,既描绘了一幅江边醉卧的图画,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回忆起与儿童的欢笑,显得格外温馨。这种对比使得醉酒的孤寂与自然的和谐形成鲜明对照。
接下来的“溪欲转。山已断。”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暗含人生无常的哲理。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则通过松树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风月的眷恋和对自己创作困境的无奈。
整首词虽然简短,却充满了哲理和情感,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诗中“山公”指的是谁?
A. 年轻人
B. 醉酒的老人
C. 小孩
答案:B
“溪欲转。山已断。”这两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A. 风景优美
B. 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C. 幸福的生活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意象“松”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坚韧与长寿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