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3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36:35
衡山值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稍喜皈涂中半程,
犹愁泥潦未知晴。
雨来也不怜行客,
风过何须作许声。
在半路上稍微感到高兴,
却又为泥泞的路面而忧愁,不知何时才能放晴。
雨来时并不怜悯路上的行人,
风过时又何必发出声音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行旅艰辛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并称“宋诗三大家”。他以清新自然、深情细腻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生活情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游历衡山时,正值雨季,诗人体验了雨中行旅的艰辛,情感交织于喜悦与忧愁之间。
《衡山值雨》是杨万里在雨中旅途中所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旅途中的复杂情感。首句“稍喜皈涂中半程”表现了诗人行至半途,心中略感欣慰,似乎看到了归家的希望。然而随即转折的“犹愁泥潦未知晴”则道出心中的忧虑,泥泞的路面让人感到困扰,未知的天气让人倍感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雨来也不怜行客,风过何须作许声”,则更进一步地展示了自然的冷漠与无情。大雨倾盆,行人无处避难,雨水并不顾惜行路之人,反而无情地打击着他们的旅途。同时,风的轻声掠过又仿佛在嘲讽行者的无助,整个场景充满了孤独感与无奈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自然环境面前,人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归家的渴望与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旅途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喜忧参半
答案:C
“泥潦”在诗中指的是:
A. 温暖的阳光 B. 泥泞的路面 C. 清澈的溪水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雨”主要象征:
A. 快乐 B. 旅途的艰辛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衡山值雨》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对人的影响,而后者则表现了孤独与自我陶醉。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