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39
月下杲饮七首
作者: 杨万里
酒边无物伴长瓶,一颗新莲一段冰。
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罪也堪憎。
在酒旁没有什么可以作伴,只有一瓶长酒和一颗新鲜的莲子、一块冰。
月光下没有风,夜晚格外清爽,烛光又有什么罪,让人如此厌恶呢?
“月下不风终是爽”表达了在明亮的月光下,虽然没有风,但依然感到清凉的意境,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真挚流露。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个人情感。
《月下杲饮七首》创作于诗人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酒抒发情感,回归自然,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领悟。
这首诗以饮酒为题,展现了诗人对月下清朗夜色的欣赏及内心的宁静。开头的“酒边无物伴长瓶”,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诗人独自饮酒,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接下来提到的“新莲”和“段冰”,不仅引入了清新的意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月光的清凉与烛光的温暖形成对比,诗人通过“月下不风终是爽”表达了在清风无扰的环境中,内心的宁静和舒适。尽管烛光在夜中闪烁,却似乎没有什么过错,反而成为夜色中微弱的陪伴。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自我感受的流露,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内心的宁静。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展现了宋代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中提到的“无物伴长瓶”中“长瓶”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烛光”的态度是:
诗中“月下不风终是爽”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