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2:18
白荷花
偶来池畔引清风,
别有幽香惬素衷。
高士何妨矜眼白,美人曾否怨颜红。
波摇玉骨神逾净,露浥冰肌态更丰。
社结远公堪做伴,几回欣赏付诗筒。
偶尔来到池边,迎来了清风,
这里的幽香让人心情舒畅。
高洁的士人何妨欣赏这白色的荷花,美人是否曾因嫉妒而怨恨那红花的妍丽?
波光摇曳,玉骨般的荷花愈发清丽,露水浸润下的冰肌愈加丰盈。
与远公相会,正好作伴,几次欣赏这景色,我便将这份美好写入诗筒。
徐汝烜,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曾游历名山大川,广交朋友。他的诗歌以清丽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常流露出高洁的情操。
《白荷花》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自然清新的风潮。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纯真,诗人通过描写荷花,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白荷花》描绘了荷花的优雅与清丽,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荷花的美态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开篇“偶来池畔引清风”,简洁明了地设定了场景,清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提到“幽香”,不仅仅是对荷花的赞美,更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高士何妨矜眼白,美人曾否怨颜红”,这里引入了对比的手法,白荷与红花的对立,隐含了对美的多重理解与思考。高士的清高与美人的嫉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美的包容与理解。
随后的“波摇玉骨神逾净,露浥冰肌态更丰”,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荷花在波光中的摇曳以及露水滋润下的丰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赞美。最后一句,“社结远公堪做伴,几回欣赏付诗筒”,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愿望,诗歌在此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荷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探讨了美的多样性与人性的复杂,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
A. 品德高尚的人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的朋友
“波摇玉骨神逾净”一句中的“玉骨”形容的是:
A. 荷花的洁白
B. 水的清澈
C. 风的轻柔
诗中“社结远公堪做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荷花的渴望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