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3
答刘琨诗 其二
作者: 卢谌 〔魏晋〕
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
谁言繁菜实,振藻耀芳春。
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
这首诗的意思是:谁说太阳已经落山,桑树和榆树依然可以迎接早晨的光辉;谁说繁茂的菜叶已经结实,水草依旧能够在春天的阳光下闪耀。经过百般锤炼,或许会导致屈服,但最终还是能如指尖般灵活自如。
“桑榆”一词源自《诗经》,常用来比喻老年或晚年。此处用来表达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依然可以迎接新的希望与光明。
作者介绍:卢谌,字景升,魏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于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魏晋时期,正值士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个人价值追求的时代。卢谌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生命和希望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开头两句以“谁言”反问的方式,质疑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消极看法,强调即使是在黄昏时分,桑榆依然可以迎接新的一天。这种意象不仅传达了希望,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百炼”引入了人生的经历,暗示经过磨难后所获得的智慧与能力,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这首诗整体情感积极向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和挑战,生命的希望和光明始终存在,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向上。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桑榆”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生命的希望
C. 生命的繁荣
答案: B
诗中“百炼或致屈”意指什么?
A. 辱骂
B. 经历磨难
C. 轻易放弃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