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12
壁立东南第一峰,问知名道葛仙翁。
丹砂灶逼云头近,玉井泉流海眼通。
六字籀文天篆刻,数间洞屋石帡幪。
我来整屐层巅上,无数群山下风。
这首诗描绘的是洪山的壮丽景色:
东南的第一高峰巍峨屹立,我问道这座山的名字是否与葛仙翁有关。
丹砂炉就在云头附近,清澈的玉井泉水流向海的深处。
六个字的篆文刻在天上,几间山洞的屋子被石头遮盖。
我穿着木屐来到这层顶峰,无数的群山在我脚下随风而荡。
韩伯修(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以山水诗而著称。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这首《洪山》写于韩伯修游历洪山之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崇敬及对道教文化的思考。诗中涉及的葛仙翁,体现了道教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洪山》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壁立东南第一峰”展示了洪山的雄伟气势,给人以震撼的感觉。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葛仙翁,既展示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密切关系。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丹砂灶和玉井泉,构建了一个灵动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的“六字籀文”与“石帡幪”则融入了道教的元素,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与对灵性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透过字里行间,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壮观,更能感受到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与思考。最后一句“无数群山下风”则将诗人置于高峰之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自我状态,形成了与自然的深刻对话。
整首诗表达了自然的壮丽与道教文化的深远,诗人通过描写洪山的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敬仰与人文思想的探索。诗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洪山在诗中被形容为:
A. 壁立如墙
B. 笔直如剑
C. 温柔如水
D. 漫延如云
“问知名道葛仙翁”中的“葛仙翁”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道教人物
C. 一位历史学家
D. 一位山民
“数间洞屋石帡幪”中的“石帡幪”指:
A. 帐篷
B. 房屋
C. 山洞
D. 道观
《庐山谣》与《洪山》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前者着重于山水的流动与变化,后者则更突出高峰的稳重与道教文化的结合。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