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4:31
相见不在久,见久未必亲。
无为岁月浅,岂不胶漆均。
犹嗟欲别日,事叠如排鳞。
安得独携酒,远送秋水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相见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见得多了,感情未必就亲密。岁月虽然短暂,却能够让人情感如胶似漆,互相依存。眼看离别的日子就要到了,事情如同鱼鳞般一层层叠起,让人感到伤感。作者希望能够独自携带美酒,送别友人至秋水边,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清新自然,风格多样,常以咏物抒情见长。
此诗写于梅尧臣与通判太博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不舍之情。
《送通判太博》是梅尧臣情感真切的表达,诗中透出一份浓浓的离愁别绪。开头两句通过对相见时间的思考,指出时间的长短与感情的亲疏并不成正比,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感慨岁月虽短,但真挚的情感却如同胶漆一般牢固。再往后,诗人用“鱼鳞”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前的复杂情感,仿佛每一个即将离开的瞬间都在叠加,带来更大的伤感。
最后两句,诗人以酒作为送别的象征,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共饮的愿望,想要在这离别时刻留下美好的回忆。整首诗情真意切,构建了一个细腻而感人的离别场景,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诗歌技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通过对相见与别离的深刻描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与复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胶漆”象征什么?
“事叠如排鳞”中的“鳞”指什么?
诗人希望携带什么去送别友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送别》同样表达了深厚的离别之情,但其背景和情感基调则有所不同,展现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梅尧臣的诗则更加细腻,侧重于友情的珍视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