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5:10
谁谓死无知,每出辄来梦。
岂其忧在途,似亦会相送。
初看不异昔,及寤始悲痛。
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
谁说死后就没有知觉呢?每次出门后,便会梦见你。
难道是因为心中对你忧虑,似乎也能在梦中相送。
初看时并没有觉得和往常有什么不同,醒来后才开始感到悲伤。
人世间的变化无常,即使清魂已去,依旧在梦中相伴。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细节入诗,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忧伤,表达了生死之际的情感纠葛。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椹涧昼梦》以梦境为载体,探讨了生死与思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开篇便以“谁谓死无知”引出主题,质疑死亡后是否真的无知觉,随即转入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通过“每出辄来梦”,展现了梦境作为一种跨越生死的情感连接,令人感受到生者与亡者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的意象层次丰富,既有梦境的超现实,又有现实的悲痛。随着“初看不异昔”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及寤始悲痛”则突显了梦醒后的失落与哀伤。最后一句“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尽管亲人已去,清魂仍在梦中相伴,展现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哲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浓厚的思念与悲痛,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梦境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与生死哲学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情感的持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谁谓死无知”意指:
A. 死亡后没有知觉
B. 死后会有明悟
C. 死亡是无意义的
D. 死亡是解脱
“每出辄来梦”中的“辄”是什么意思?
A. 每次
B. 常常
C. 不久
D. 偶尔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生死的无所谓
B. 对逝者的思念与怀念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