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6:10
作者:李慈铭 〔清代〕
琼窗倚玉,有画眉小笔,脂晕凝宿。
试拂轻绡,约略朝酣,一枝艳对修竹。
红珠帐外消魂影,刚浅照花南香北。
好黛螺宫吏重修,持慰点妆人独。
想是端居草疏,茜衫正捧研,娇亸鬟绿。
且缓朝天,为拾残绒,点缀春风萝屋。
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
只剩将绛雪飞丹,留作喜神妍幅。
在玉质的窗边,倚靠着琼花,有一支细小的画眉笔,凝聚着脂粉的余晖。我轻轻拂动轻纱,约略感受到晨酣,一枝鲜艳的花朵映衬着修长的竹子。红珠帐外的影子令人心神消散,微弱的光线照在南香北花上。那位美丽的宫女正在重新点妆,独自安慰着自己。想必她端坐在疏草之中,穿着茜色的衫子,正在捧着研磨的工具,头发精致地披着绿色的饰物。且慢慢地朝向天空,去拾起残余的花瓣,点缀春天的萝屋。须知年华易逝,性情如冰霜,难以接受新曲调的变化。只剩下那绛雪的飞舞,留作喜神的妍丽幅图。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美与自然景色,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多倾向于描绘生活细节和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妆扮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琼窗倚玉”便设下了高雅的基调,接着通过对妆容和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梦幻的氛围。诗中多次运用色彩,如“脂晕”、“茜衫”、“绛雪”,不仅增加了视觉的丰富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在描写女子的同时,诗人并未忽略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通过“须知老去冰霜性,未肯换小红新曲”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既有对美的珍视,也有对失去的惋惜。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对美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与对青春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