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44:36
超果寺
作者: 方正澍 〔清代〕
斜门通小径,竹影绿于云。
千嶂一亭得,孤花群蝶分。
风飘金铎韵,苔绣石碑文。
饶有寻秋兴,林端又夕曛。
这首诗描绘了超果寺的幽美景色:
斜斜的小门通向小径,竹影在阳光下显得比云彩还要翠绿。
在千山万岭中有一座亭子,孤独的花朵与成群的蝴蝶相伴。
微风中飘荡着金铎的声音,苔藓上绣着石碑的文字。
在这美丽的秋天,我兴致盎然,林边又是夕阳西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和寺庙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寺庙常常是隐士和文人寻求灵感和安宁的地方。
作者介绍: 方正澍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清朝中期,曾任官职,后隐居于乡村。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超果寺位于风景优美的山水之间,方正澍在游历此地时,受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染,写下了这首诗。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超果寺》是一首充满清新气息的山水诗,展现了超果寺周围的自然美景和幽静气氛。诗的开篇以“斜门通小径,竹影绿于云”引入,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斜门与小径的描写,不仅暗示了进入这个世外桃源的路径,也象征着一种寻求宁静的心态。
接着,诗人描绘了亭子、花朵与蝴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美丽。这里的“孤花”和“群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孤独的花朵在蝴蝶的陪伴下显得更加娇艳,似乎传达了孤独与陪伴之间的哲学思考。
“风飘金铎韵,苔绣石碑文”则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文化内涵,金铎的声音与石碑上的文字,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最后一句“饶有寻秋兴,林端又夕曛”不仅总结了诗人的情感,更是对秋日的惆怅与思考,夕阳的余晖下,诗人似乎在思索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超果寺的美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竹影”比什么更绿?
诗人在哪种环境下表达了对秋天的思考?
“孤花”与“群蝶”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超果寺》的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