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3:23
减字木兰花
梨花夜色,芳草无言春自碧。
细雨疏灯。始欲愁时梦不成。
轻寒恻恻。满院春风吹未得。
明日新晴,枝上黄鹂第一声。
在梨花的夜色中,芳草静默,春天自然而然地变得青翠。细雨轻轻地洒落,灯光稀疏,正当愁绪涌现之时,梦却无法成形。轻寒阵阵袭来,满院的春风仍然吹拂不够。明天阳光明媚,树枝上黄鹂将鸣叫出第一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黄鹂”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古代诗词中常用鸟鸣来表达春天的气息。
作者介绍: 蒋敦复,清代诗人,生于1840年,卒于1904年。以诗词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思乡之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这首《减字木兰花》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写春夜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内心的愁苦,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感受。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春夜的惆怅与期待。首句“梨花夜色,芳草无言春自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恬淡的春夜氛围,梨花的纯洁与芳草的生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春天的画面。接着,诗人用“细雨疏灯”来描绘下雨的情景,雨水的细腻与灯光的稀疏相结合,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意境,正如诗人内心的愁苦。
“始欲愁时梦不成”更是将内心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梦境的破碎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接下来的“轻寒恻恻”,则让人感受到春夜的寒意,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是春天,依然会有寒冷的夜晚。
最后一句“明日新晴,枝上黄鹂第一声”则是对未来的期待,黄鹂的鸣叫仿佛是在宣告春天的真正到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整首诗在描写春天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梨花夜色,芳草无言春自碧。
描绘春夜的宁静与美丽,梨花与芳草相映成趣,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细雨疏灯。始欲愁时梦不成。
细雨与稀疏的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内心愁苦,梦境难以实现。
轻寒恻恻。满院春风吹未得。
寒意渐浓,春风尚未能温暖整个院落,表现出一种未能如愿的惆怅感。
明日新晴,枝上黄鹂第一声。
未来的美好希望,黄鹂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带来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内心的惆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细雨疏灯”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A. 明亮的白昼
B. 寂静的夜晚
C. 烈日炎炎
D. 暴风骤雨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内心的惆怅?
A. 青草
B. 夜色与寒风
C. 大海
D. 山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惆怅;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时事的忧虑。两者各有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