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47
送雷赴漕召
作者:曹彦约 〔宋代〕
我生虽晚亦匡庐,
得见先生喜有馀。
止为包荒安邸舍,
敢将入幕论乡闾。
一官贪禄无他望,
四海安身即定居。
幽谷若因明主问,
莫言臣邑有相如。
尽管我出生较晚,但也有幸能在匡庐见到您,心中感到无比喜悦。只是为了安稳地生活在这片荒凉的地方,我敢于在您的幕府中与您讨论乡里的事情。身为官员,我并没有其他的奢望,只希望能在四海之内安身立命,安稳地过一生。如果幽谷深处因明主的询问而被提及,请不要说我来自于臣邑的司马相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流传至今,作品多表现对贤士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好友雷某赴任的时刻,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反思,同时也透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切祝福。开篇即以“我生虽晚亦匡庐”引入,展示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尽管生于晚世,仍希望能见到高人,体现了对文化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处境,虽然身为官员,但并非贪图名利,只希望能在四海之间安稳地生活,反映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明主的向往,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被明主所识,但同时又不愿意以自己出身的地方来标榜自己,反映出一种谦逊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希望能在“匡庐”中生活,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明主”代表什么?
“一官贪禄无他望”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曹彦约的《送雷赴漕召》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鸣,但表达形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