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25
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这同年兼简李
仗斧暴公子,酌泉吴隐之。
斯人未易得,於我最相知。
见义为常勇,求贤信不疑。
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师。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和对将去之人的祝福。诗中的“公子”指的是有才之人,仗斧则表示他的勇猛;“酌泉”指的是饮水,象征着隐士的清淡生活。诗人认为这样的朋友不容易得,彼此之间的理解最为深厚。见义勇为是常态,追求贤才则始终如一。最后提到典刑,意味着他将带着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去往新的地方。
曹彦约,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丽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和士人的时代,诗歌成为了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祝福。诗中既有对朋友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信任。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头以“仗斧暴公子”描绘出一个英俊勇敢的年轻人形象,显示出诗人对朋友的赞美。接着“酌泉吴隐之”则引入了隐士的意象,暗示着朋友在追求理想和崇高价值方面的追求。
中间部分“斯人未易得,於我最相知”更是道出了朋友的珍贵与难得,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理解与默契。诗人认为,见义勇为是理应如此的常态,追求贤才则是一种信念,展现了对理想的坚持。
最后以“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师”作结,既承诺将带着对友人的尊重与祝福,也暗示了在未来的道路上,知识和经验将是宝贵的财富。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对友人的珍视与祝福,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传达出对理想与追求的坚定信念。
诗中“仗斧”指代什么?
“见义为常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典刑”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