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1:30
湘江亭
作者: 孟宾于 〔唐代〕
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
寒山梦觉一声磬,霜叶满林秋正深。
在大中年时期,我独自在寺庙中宿夜,心里无所事事,仿佛逃离了世俗的束缚。寒山上,梦中惊醒听到一声磬声,霜叶在满林中,秋天正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寒山”常常与隐逸生活相联系,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而“磬声”则常常出现在禅宗诗歌中,象征着觉悟和内心的平静。
作者介绍:
孟宾于,字子华,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独自在寺中思考人生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逃避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湘江亭》通过寂静的夜晚、寺庙的孤独与秋天的凄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头两句“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寺庙中宿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世俗的逃避与内心的空灵。此时,诗人已步入中年,心中对生活的纷扰渐渐淡去,仿佛在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寒山梦觉一声磬”则带有一种禅意,磬声的响起似乎唤醒了诗人的内心,象征着一种觉醒。最后一句“霜叶满林秋正深”则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映衬出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美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及内心安宁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在中年时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樊笼”指的是什么?
“寒山梦觉一声磬”中的“磬”是什么?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