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6:36
晚眺
作者: 孟宾于 〔唐代〕
倚杖残秋里,吟中四顾频。
西风天际雁,落日渡头人。
草色衰平野,山阴敛暮尘。
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
在这残秋的时节,我依靠着拐杖,四周吟诵,频频四顾。
西风中,天边的雁群飞去,落日时分,渡口有人归来。
平原上的草色已经衰败,山阴处的尘土在暮色中收敛。
我打算沿着苔藓的小径去,明月照耀着村庄的邻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事,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介绍:
孟宾于,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晚眺》创作于秋季,诗人在暮秋时节,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晚眺》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倚杖残秋里”,即揭示了诗人身处的时空背景,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随着西风的吹拂,天际的雁群飞去,象征着离别与归去,诗人对此产生了一种惆怅的心情。落日的描绘不仅为画面增添了温暖的色彩,也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人生的短暂。
诗中“草色衰平野,山阴敛暮尘”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沉寂与凋零,给人以悲凉之感,草色的衰败和山阴的尘埃都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带来了转折,虽然充满了秋天的萧瑟,但诗人依然选择走向小路,向明月和村庄的温暖靠近,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向往与坚持。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之美,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光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倚杖”代表什么?
A. 年老或有病
B. 支撑生活的希望
C. 诗人的朋友
“西风天际雁”中的“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离别
C. 季节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在描绘孤独的情感,但《晚眺》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静夜思》则更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与深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