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20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旄丘的葛藤啊,何时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叔与伯啊,何以日子过得如此漫长?
你们身处何地?必定有所依靠!
你们为何等待如此久?必定有原因!
狐裘覆盖了战士们,车马却未能东行。
叔与伯啊,谁与你们同在呢?
琐碎而孤独,流离失所的孩子。
叔与伯啊,耳中充满了无奈的呼喊。
《国风·邶风·旄丘》是《诗经》中的一篇,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周代及其前后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旄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可能与战争有关。诗中对兄弟的呼喊表达出阴郁的情绪,反映出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旄丘》是一首表现战乱与离别情感的诗歌。诗中的意象通过对葛藤的描绘,象征着人们对丰收与安稳生活的期待。然而,诗的开头就充满了疑问,显示出一种不安与焦虑的心态。诗人对“叔兮伯兮”的不断呼唤,显露出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反映了一种对团聚的渴望。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狐裘蒙戎”的描写,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暗示着战士们的无奈和孤独。对“靡所与同”的叹息,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主题,突显了在动荡岁月中人们的无助和迷茫。整首诗歌在紧张的气氛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剧感。
整首诗歌通过对战争、孤独与期待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亲情的思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古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战乱时代人们的痛苦与无奈。
《旄丘》中提到的“狐裘”象征什么?
A. 丰收
B. 和平
C. 战争的残酷
D. 家庭的温暖
“叔兮伯兮”在诗中反复出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谊的珍惜
B. 对亲情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时间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流离之子”是谁的象征?
A. 战士
B. 无辜的百姓
C. 诗人自己
D.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