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0:47
原文展示:
高牙大纛晓登山,卷帐飞觞不避寒。
十二玉楼横合道,三千银甲壮师干。
寺条已验遗蝗化,平陇宁虞宿麦乾。
预喜丰年惟太守,旋追宾从促杯盘。
白话文翻译:
清晨,随着高牙大纛的旗帜升起,我登上山顶,酒杯在手,不畏严寒。
十二座玉楼横亘在道路上,三千名银甲士兵威武雄壮。
寺院的树枝已经证明了草虫的化蛹,平坦的田野上,麦子长势良好。
太守预祝丰年,立即招呼宾客,催促着酒杯和盘子。
注释:
- 高牙:指高耸的旗帜,象征着威严与威武。
- 大纛:大旗,常用作军队或重要场合的标志。
- 卷帐:收起帐篷,准备出行。
- 飞觞:飞舞的酒杯,形容饮酒的热烈。
- 银甲:士兵的铠甲,象征着军队的强盛。
- 寺条:寺庙的树木。
- 遗蝗:遗留的蝗虫,意味着自然灾害的影响。
- 宁虞:安宁与忧虑,这里表示平安。
- 麦乾:麦子成熟,意味着丰收的希望。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十二玉楼”、“三千银甲”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场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军事背景。宋代时期,国家对抗外敌、稳定内部的压力较大,诗人通过壮丽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期待与信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师道,号石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中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和蒲左丞有美座上观雪二首》是陈师道应蒲左丞的邀请,参加宴会时写的诗。诗中描绘了登高望雪的场景,表达了对丰年和安宁的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春雪的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丰年和安宁的美好期望。开篇的“高牙大纛”与“卷帐飞觞”,营造出一种豪迈、激昂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高亢的场景中,体现出诗人对于节日欢庆的热情。接下来的“十二玉楼横合道,三千银甲壮师干”则通过夸张的描写,展示了盛大的庆典场面与兵员之众,体现了国家的强盛与繁华。
诗的后半部分“寺条已验遗蝗化,平陇宁虞宿麦乾”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农作物的丰收与安宁,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最后一句“预喜丰年惟太守,旋追宾从促杯盘”则将庆祝的氛围推向高潮,体现了对丰年即将到来的欢喜。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牙大纛晓登山:清晨时分,随着高大的旗帜升起,诗人登上了山顶。
- 卷帐飞觞不避寒:收起帐篷,手中酒杯飞舞,毫不畏惧寒冷。
- 十二玉楼横合道:十二座华丽的楼阁横亘在道路上,显得格外壮观。
- 三千银甲壮师干:三千名银甲士兵,气势磅礴,展现出国力强盛。
- 寺条已验遗蝗化:寺院的树木已经证明了蝗虫的化茧现象,暗示着自然灾害的影响。
- 平陇宁虞宿麦乾:平坦的田野上,麦子长势良好,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 预喜丰年惟太守:太守预祝丰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
- 旋追宾从促杯盘:迅速招呼宾客,催促酒杯与盘子,展现出庆祝的热烈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高牙大纛”比喻威武的气场,增强了画面的壮观性。
- 夸张:如“十二玉楼”、“三千银甲”,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盛大的场面。
- 对仗:全诗整体结构对称,形成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年的期待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融合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当下节日庆祝的热情,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牙大纛:象征着威严与权力。
- 玉楼:代表着繁华与富贵。
- 银甲:象征士兵的强盛与国家的安全。
- 寺条:暗示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关系。
- 麦干: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二玉楼”象征什么?
- A. 壮丽的场面
- B. 农作物
- C. 自然景象
- D. 诗人的心情
-
诗中“旋追宾从促杯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高牙大纛”中的“高牙”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高耸的旗帜
- C. 高贵的服饰
- D. 高大的建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意象清新。
- 王维的《终南山》:通过山水意象体现隐逸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