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更漏子》

时间: 2025-05-02 19:11:10

诗句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

绡幌碧,锦衾红, 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

新月上,薄云收,

映帘悬玉钩。

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

罗幕下,绣屏空, 灯花结碎红¤

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

长忆得,与郎期,

窃香私语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11:10

原文展示:

更漏子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绡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新月上,薄云收,映帘悬玉钩。 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罗幕下,绣屏空,灯花结碎红。 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清新,河水的影子淡淡,深深的房间里烛光寒冷而昏暗。薄纱的窗帘是碧绿色的,锦缎的被褥是红色的,博山炉中的香烟缭绕。 更漏的声音哽咽,蟋蟀的鸣叫凄切,满院的霜花如同白雪。新月升起,薄云散去,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 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秋夜静谧,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罗幕下,绣屏空荡荡的,灯花结成了碎红。 人静悄悄的,忧愁没有尽头,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长久地记得,与情郎的约定,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

注释:

  • 秋色清:秋天的景色清新。
  • 河影淡:河水的影子淡淡。
  • 深户烛寒光暗:深深的房间里烛光寒冷而昏暗。
  • 绡幌碧:薄纱的窗帘是碧绿色的。
  • 锦衾红:锦缎的被褥是红色的。
  • 博山香炷融:博山炉中的香烟缭绕。
  • 更漏咽:更漏的声音哽咽。
  • 蛩鸣切:蟋蟀的鸣叫凄切。
  • 满院霜华如雪:满院的霜花如同白雪。
  • 新月上:新月升起。
  • 薄云收:薄云散去。
  • 映帘悬玉钩: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
  • 烟月寒: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
  • 秋夜静:秋夜静谧。
  • 漏转金壶初永: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
  • 罗幕下:罗幕下。
  • 绣屏空:绣屏空荡荡的。
  • 灯花结碎红:灯花结成了碎红。
  • 人悄悄:人静悄悄的。
  • 愁无了:忧愁没有尽头。
  • 思梦不成难晓: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
  • 长忆得:长久地记得。
  • 与郎期:与情郎的约定。
  • 窃香私语时: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熙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绪。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诗中,“秋色清,河影淡”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清新而淡远的秋夜氛围,而“深户烛寒光暗”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诗中的“博山香炷融”、“更漏咽”、“蛩鸣切”等词句,都巧妙地运用了声音和视觉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特别是“满院霜华如雪”和“新月上,薄云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结尾的“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唐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色清,河影淡:开篇即描绘了秋夜的清新景色,河水的影子淡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2. 深户烛寒光暗:进一步加深了孤寂感,烛光昏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3. 绡幌碧,锦衾红: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4. 博山香炷融:香烟缭绕,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期待。
  5. 更漏咽,蛩鸣切:通过声音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6. 满院霜华如雪: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
  7. 新月上,薄云收:新月升起,薄云散去,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8. 烟月寒,秋夜静: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秋夜静谧,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
  9. 罗幕下,绣屏空:罗幕下,绣屏空荡荡的,灯花结成了碎红,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10. 人悄悄,愁无了:人静悄悄的,忧愁没有尽头,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
  11. 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长久地记得,与情郎的约定,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院霜华如雪”,将霜花比作白雪,增强了视觉美感。
  • 拟人:如“更漏咽”,将更漏的声音拟人化,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对仗:如“绡幌碧,锦衾红”,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愁绪。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意象分析:

  • 秋色清:秋天的景色清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
  • 河影淡:河水的影子淡淡,增强了孤寂感。
  • 深户烛寒光暗:烛光昏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 绡幌碧:薄纱的窗帘是碧绿色的,增强了视觉美感。
  • 锦衾红:锦缎的被褥是红色的,增强了视觉美感。
  • 博山香炷融:香烟缭绕,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 更漏咽:更漏的声音哽咽,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蛩鸣切:蟋蟀的鸣叫凄切,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满院霜华如雪:霜花如同白雪,增强了视觉美感。
  • 新月上:新月升起,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 薄云收:薄云散去,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
  • 映帘悬玉钩:映在帘上的月亮像悬挂的玉钩,增强了视觉美感。
  • 烟月寒:烟雾和月亮都带着寒意,增强了孤寂感。
  • 秋夜静:秋夜静谧,增强了孤寂感。
  • 漏转金壶初永:漏壶的水声转动,时间似乎变得漫长,增强了孤寂感。
  • 罗幕下:罗幕下,增强了孤寂感。
  • 绣屏空:绣屏空荡荡的,增强了孤寂感。
  • 灯花结碎红:灯花结成了碎红,增强了视觉美感。
  • 人悄悄:人静悄悄的,增强了孤寂感。
  • 愁无了:忧愁没有尽头,增强了孤寂感。
  • 思梦不成难晓:思念的梦难以成真,难以知晓,增强了孤寂感。
  • 长忆得:长久地记得,增强了孤寂感。
  • 与郎期:与情郎的约定,增强了孤寂感。
  • 窃香私语时:偷偷地亲吻和私语的时刻,增强了孤寂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院霜华如雪”中的“霜华”指的是什么? A. 霜花 B. 雪花 C. 月光 D. 露水
  2. 诗中“新月上,薄云收”中的“新月”指的是什么? A. 满月 B. 半月 C. 初月 D. 残月
  3. 诗中“博山香炷融”中的“博山”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香炉 C. 香烟 D. 香料
  4. 诗中“人悄悄,愁无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愁 D. 惊讶
  5. 诗中“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愁 D. 怀念

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与毛熙震《更漏子》: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夜的景色,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而毛熙震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 李清照《如梦令》与毛熙震《更漏子》: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毛熙震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毛熙震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牧和李清照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冬日四首 其一 菩萨蛮 回文 菩萨蛮 其五 菩萨蛮 早秋偶成 菩萨蛮 桐月 菩萨蛮 集李商隐诗句十八首 其一 菩萨蛮(寄赵使君)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智如愚 气字旁的字 主观主义 横三顺四 淫结尾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起化 示字旁的字 通口 包含薄的词语有哪些 朱鳖 头足倒置 明媒正娶 方字旁的字 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救过不赡 漫不加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