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萨蛮》

时间: 2025-05-02 18:42:54

诗句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

斜月照帘帷, 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

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绣帘高轴临塘看,雨翻荷芰真珠散。

残暑晚初凉, 轻风渡水香¤

无憀悲往事,争那牵情思。

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

天含残碧融春色,五陵薄幸无消息。

尽日掩朱门, 离愁暗断魂¤

莺啼芳树暖,燕拂回塘满。

寂寞对屏山,相思醉梦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2:54

原文展示: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绣帘高轴临塘看,雨翻荷芰真珠散。残暑晚初凉,轻风渡水香。无憀悲往事,争那牵情思。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天含残碧融春色,五陵薄幸无消息。尽日掩朱门,离愁暗断魂。莺啼芳树暖,燕拂回塘满。寂寞对屏山,相思醉梦间。

白话文翻译:

梨花盛开,满院飘散着香雪般的芬芳,高楼之夜静谧,风筝的声音低沉如咽。斜月照在帘帷上,回忆着你,梦境稀少。小窗后的灯影映照,燕子的呢喃惊动了忧愁的心情。屏风遮掩,断续的香气飘散,云彩仿佛从山外归来。绣帘高高卷起,临塘观赏,雨点打在荷叶上,珍珠般的水珠四散。残暑过后,夜晚初凉,轻风带着水香。无聊中悲叹往事,怎奈情感牵绊。光影暗暗催促,不经意间秋天又来临。天空残留着碧绿,融合着春色,五陵的薄幸之人没有消息。整日掩着朱门,离愁暗暗割断魂魄。莺鸟在温暖的芳树上啼叫,燕子轻拂满是回塘。寂寞地对着屏风山,在相思中醉入梦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筝咽:风筝发出的声音低沉如咽。
  • 斜月:斜挂的月亮。
  • 无憀:无聊,无所寄托。
  • 五陵:指长安的五陵,古代贵族居住地。
  • 薄幸:指薄情或不忠的人。

典故解析:

  • 五陵薄幸:指长安五陵地区的贵族子弟,常用来形容薄情或不忠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熙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通过梨花、风筝、斜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夜晚,诗人独自在高楼上,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通过梨花、风筝、斜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忧郁的氛围。诗中“梨花满院飘香雪”一句,既描绘了梨花的盛开,又隐喻了香气的飘散,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忆君和梦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离愁,展现了唐代婉约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梨花满院飘香雪”:描绘梨花盛开,香气四溢,如雪般飘散。
  • “高楼夜静风筝咽”:高楼之夜静谧,风筝的声音低沉如咽。
  • “斜月照帘帷”:斜挂的月亮照在帘帷上,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感。
  • “忆君和梦稀”:回忆着远方的人,梦境却稀少。
  • “小窗灯影背”:小窗后的灯影映照,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燕语惊愁态”:燕子的呢喃惊动了忧愁的心情。
  • “屏掩断香飞”:屏风遮掩,断续的香气飘散。
  • “行云山外归”:云彩仿佛从山外归来,增添了诗意的流动感。
  • “绣帘高轴临塘看”:绣帘高高卷起,临塘观赏,展现了诗人的闲适。
  • “雨翻荷芰真珠散”:雨点打在荷叶上,珍珠般的水珠四散。
  • “残暑晚初凉”:残暑过后,夜晚初凉,感受季节的变迁。
  • “轻风渡水香”:轻风带着水香,增添了自然的清新感。
  • “无憀悲往事”:无聊中悲叹往事,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 “争那牵情思”:怎奈情感牵绊,表达了情感的深沉。
  • “光影暗相催”:光影暗暗催促,感受时间的流逝。
  • “等闲秋又来”:不经意间秋天又来临,表达了季节的更迭。
  • “天含残碧融春色”:天空残留着碧绿,融合着春色,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五陵薄幸无消息”:五陵的薄幸之人没有消息,表达了失望和忧虑。
  • “尽日掩朱门”:整日掩着朱门,表达了孤独和封闭。
  • “离愁暗断魂”:离愁暗暗割断魂魄,表达了深切的离愁。
  • “莺啼芳树暖”:莺鸟在温暖的芳树上啼叫,增添了生机。
  • “燕拂回塘满”:燕子轻拂满是回塘,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 “寂寞对屏山”:寂寞地对着屏风山,表达了孤独。
  • “相思醉梦间”:在相思中醉入梦境,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梨花满院飘香雪”中的“飘香雪”,将梨花的香气比作飘散的雪花。
  • 拟人:如“风筝咽”中的“咽”,赋予风筝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中的“斜月”与“忆君”,“照帘帷”与“和梦稀”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离愁,展现了唐代婉约诗的典型风格。诗中通过对梨花、风筝、斜月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忧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同时也隐喻了香气的飘散。
  • 风筝:象征着自由和远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 斜月:象征着夜晚的静谧和孤独,同时也增添了诗意的流动感。
  • 燕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 屏山:象征着孤独和封闭,同时也增添了诗意的深邃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梨花满院飘香雪”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忆君和梦稀”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3. 诗中“五陵薄幸无消息”一句,涉及了什么典故? A. 五陵 B. 薄幸 C. 五陵薄幸 D. 无消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离愁别绪。
  • 杜牧的《秋夕》: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毛熙震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离愁别绪,但毛熙震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毛熙震的《菩萨蛮》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可以作为学习唐代诗歌的参考书。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可以作为深入学习唐代诗歌的参考书。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石宰 饮马长城窟 又题巢林 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 吕待制所居八咏·缓步 夜坐 銛老许相过不至炎约尧章访方又以事夺銛寄二 生日魏倅惠三诗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 其三 岁寒三友 喜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卝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周游列国 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陶陶兀兀 壮大 包含馆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残喘 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点点滴滴 属纩之际 包含悲的成语 悦尼来远 方字旁的字 雕龙画凤 幾字旁的字 鸣呶 恶欲其死而受欲其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