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33
作者: 宋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寻访隐居于野外的友人李生的情景。清晨的自然风光显得宁静而淡雅,作者在山岗上探访,感受到隐逸的生活。马儿在野外悠闲地吃草,溪边的道路因少有人走而显得尘土飞扬。我认得白菊花,就知道这里是陶渊明的住所;看到稻禾,就能辨认出是鲁国的田地。林间的山丘让我感到快乐,鱼鸟似乎也愿意停留在此。山上雨过天晴,群山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树林中清新的鸟鸣声不断。长沮河边的朋友们急切地交谈,我却不敢打扰,生怕问错了方向。
作者介绍:
宋祁(999年-1065年),字延庆,号止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清新雅致,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访李生野墅》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个人情感的寄托。李生可能是诗人的友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隐逸者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通过“风物澹萧辰”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诗中提到的“认菊知陶宅”和“观禾识鲁囷”,不仅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暗含了对陶渊明等隐士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环境和隐者的生活,后半部分则转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在这种理想中,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彼此依存。最后一句“非敢问迷津”更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尊重与珍视,传达出一种安静而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传达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认菊知陶宅”意指:
诗中“鱼鸟似留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