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8:57
赠别黄方山 其一
靡靡嗟流俗,刚方慕古人。
朝廷三尺法,男子百年身。
道已齐荣辱,时哉任诎信。
苍生须料理,行路展经纶。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代流行风尚的感慨,强调对古人品德的向往。诗人指出,朝廷的法律虽然严明,但男子的一生却是短暂的。道德已然平分荣辱,正当时机应当顺应信任。苍生的事务需要妥善处理,行走在世间应当展现个人的才华与抱负。
作者介绍:朱浙,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中期,社会动荡与变革频繁,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流行风俗的不满,并对古代道德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深切思考,开篇即以“靡靡”二字引入,表达了对流行风尚的质疑与不满。诗中提到的“刚方慕古人”,不仅是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也隐含了对当代人道德缺失的批判。接下来,诗人以“朝廷三尺法”引出法律的作用,表面上看似对法律的尊重,实际上又暗含对法律执行不公的无奈。
“道已齐荣辱,时哉任诎信”一句,诗人强调道德标准已被社会所扭曲,荣辱已不再明确,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最后两句“苍生须料理,行路展经纶”则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自身的责任感,强调在困境中应当积极作为,展现个人的才华与抱负。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蕴深厚,既有对古人的追慕,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流俗的不满、对古代道德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靡靡”指的是:
A. 高尚
B. 奢华
C. 简朴
D. 难堪
“朝廷三尺法”中的“三尺”主要象征:
A. 寸法
B. 法律的长度
C. 法律的权威
D. 法律的复杂性
“苍生须料理”强调的是:
A. 个人的荣华
B. 对百姓的关怀
C. 个人的自由
D. 追求财富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