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57:44
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
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中。
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寥翁。
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
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
我的身体像什么呢?像那孤零零生长的蓬草。
秋天的霜冻把根子剪断,随风飘荡远去。
曾经游历在秦国和雍国之间,现在却流落在巴蜀蛮地。
从前我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却成了孤寂的老人。
外表虽然寂寞孤独,但内心却是充满活力的。
命运的厚薄不同,我心甘情愿地接受生死荣辱。
若能顺势而为,就应当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直上苍穹。
若一旦身处困境,也应像鹪鹩一样,栖息在一根枝条上自得其乐。
只要懂得这个道理,身体贫穷也无所谓,心灵却是不贫穷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他的作品涵盖诗、词、赋等多种体裁,尤其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熟知。
《我身》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人生的反思期。诗人通过对自己身世和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正值唐代社会动荡,白居易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心中感到失落和孤独。
《我身》这首诗以白居易特有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表达了人生的感悟和哲理。开篇以“我身何所似”引出全诗,诗人用“孤生蓬”比喻自身的孤独,暗示其身世的漂泊和不安。接着通过“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描绘出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回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诗人感受到的失落愈加明显,曾经的意气风发与今日的寂寥相映成趣,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但白居易并未沉沦于悲伤之中,他强调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自由,提出“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的人生哲学,表达了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最后,诗人以“通当为大鹏,穷则为鹪鹩”来总结,强调心灵的富足和对理想的追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心中要有追求和理想,才能不被外界的困扰所影响。整首诗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作者自问自己的处境,用孤独的蓬草比喻自己的境况,表现出孤单无依的感觉。
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
描述生命的脆弱,秋霜像刀剪一样将根系剪断,随风漂流,暗示命运的无常。
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中。
追忆过去在繁华的秦国和雍国游历的时光,与现在身处偏远蛮荒的对比,表现出失落感。
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寥翁。
从前意气风发的青年,现如今却变成了孤独的老人,体现出岁月的无情。
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
虽然外表看似孤独,但内心却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展现出内心的丰富。
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命运的好坏在于造化,心态决定了对待命运的态度,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如果命运顺畅,应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追求理想。
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像鹪鹩一样安然栖息,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
只要懂得这个道理,身体的贫穷不算什么,心灵却能保持丰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白居易用身世的沉浮来比照心灵的富足,表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无论外在条件如何,内心的坚定和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诗中“我身何所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的孤独
B. 自信的骄傲
C. 快乐的生活
“赋命有厚薄”是什么意思?
A. 命运是固定的
B. 命运的好坏各有不同
C.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通当为大鹏”中的“大鹏”象征什么?
A. 小鸟
B. 高远的理想
C. 平凡的生活
答案: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白居易更加强调内心的富足,而杜甫则多了一份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白居易的语言更为平易近人,而杜甫的诗则更具悲壮气质。
这些材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