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题悠然阁三绝句》

时间: 2025-05-07 06:18:02

诗句

林端结阁小跻攀,四面岚光绕曲栏。

佛法本来南北异,个中北望见南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8:02

原文展示:

林端结阁小跻攀,
四面岚光绕曲栏。
佛法本来南北异,
个中北望见南山。

白话文翻译:

在林边的小阁楼上,我攀登而上,
四周的云雾光影环绕着弯曲的栏杆。
佛教的教义本来南北有异,
但在此处向北望去,却能见到南山的风景。

注释:

  • 林端:林边,指森林的边缘。
  • 结阁:修建的小阁楼。
  • 小跻攀:小心翼翼地攀登。
  • 岚光:云雾的光影,形容山间的朦胧美。
  • 曲栏:弯曲的栏杆。
  • 佛法:佛教的教义。
  • 南北异:南方和北方的佛教教义有所不同。
  • 个中:在这里,指的是在这个地方。
  • 北望:向北方眺望。
  • 南山:南方的山,代表佛教的发源地。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南山,常被视为佛教的象征,尤其是指南方的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圣地。诗人通过北望南山,表达了南北佛教文化的差异和相互联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真,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元干闲适之际,他在林边的小阁楼中,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与佛教的哲理,借此表达对佛法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寄题悠然阁三绝句》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意境的诗作。诗人在小阁中,环绕的云雾与弯曲的栏杆形成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环境,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首句“林端结阁小跻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随着视野的扩展,四周的岚光将诗人带入更深的思考。

“佛法本来南北异”,一句引发了对佛教文化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南北佛教的差异,同时也在思索这种差异背后的深意。最后一句“个中北望见南山”,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哲理相结合,诗人在此处不仅是欣赏景色,更是在探索心灵的归属。

整体来看,诗作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端结阁小跻攀:在林边的小阁楼上,我小心翼翼地攀登,展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四面岚光绕曲栏:四周的云雾光影环绕着曲折的栏杆,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佛法本来南北异:佛教的教义本来在南北之间存在差异,反映出文化的多样性。
  • 个中北望见南山:在这个地方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南方的山,象征着心灵的归属与连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岚光”比喻自然景色的变化。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南山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差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心灵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阁:象征安静与内心的宁静。
  • 岚光: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南山:象征佛教文化与灵性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岚光”指的是什么? A. 云雾的光影
    B. 湖水的波光
    C. 山间的清风

  2. “佛法本来南北异”这句的意思是? A. 佛教在南北没有差异
    B. 南北佛教的教义有所不同
    C. 佛教只存在于北方

  3. 诗人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美景? A. 山顶
    B. 小阁
    C. 河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元干与王维:两者都擅长山水诗,但张元干更关注于佛教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小重山 题赵文敏画谢幼舆丘壑图 和沈约昭君词 其二 和沈约昭君词 其一 和鲍照咏燕 和谢朓镜台 集趣轩 补茅鸱 其四 补茅鸱 其一 补茅鸱(茅鸱四章,章八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不浸润 玄辞冷语 轻卒锐兵 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沾花惹草 天字第一号 善作善成 科第 誉结尾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羿射九日 包含颍的词语有哪些 铺张扬厉 立刀旁的字 寓客 牛字旁的字 包含拆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