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10:22
《筠州二咏其一 牛尾狸》
作者:苏辙 〔宋代〕
首如狸,尾如牛,
攀条捷险如猱猴。
橘柚为浆栗为餱,
筋肉不足惟膏油。
深居简出善自谋,
寻踪发窟并执囚,
蓄租分散身为羞。
松薪瓦甑烝浮浮,
压入糟盎肥欲流,
熊肪羊酪真比俦。
引筋将举讯何尤,
无功窃食人所仇。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种动物,形态像狸,尾巴像牛,灵巧地攀爬在树枝上,像猱猴一样机灵。它们以橘子和柚子为食,以栗子为饲料,身体的筋肉并不强壮,只有油脂丰腴。它们生活隐秘,善于谋求生存,追寻踪迹,发掘洞穴并捉住猎物,却因聚集租金而感到羞耻。松树的薪柴和瓦甑上飘散着热气,压入酒糟中,肥料欲流出。熊的脂肪和羊的奶酪真是它们的好邻居。引导筋肉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特别呢?这些动物无功而食,反而成为人们所忌恨的对象。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苏轼的弟弟。他与苏轼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筠州二咏》是苏辙在其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某些动物的独特观察与思考,寓意深刻,结合了自然与人性。
这首诗通过对牛尾狸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牛尾狸的形态特征被生动地呈现,诗中通过对其习性、饮食和生存方式的描绘,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不仅仅是对动物的描写,更是对人性、贪婪及社会现象的隐喻。
诗的开头通过比喻,展现了牛尾狸的机敏与灵巧,仿佛在告诉读者在生存的竞争中,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自然界中立足。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牛尾狸的生活习性,揭示了它们虽然看似无忧无虑,却也有着隐藏的生存压力与内心的羞耻感。
诗中最后一部分则引人深思,关联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暗示着在竞争和生存中,贪婪和无功而食的行为是受到社会唾弃的。通过对牛尾狸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与矛盾。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存竞争中的贪婪与羞耻,通过牛尾狸的形象,反映出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启发读者反思自身的行为与价值观。
选择题:牛尾狸的尾巴像什么动物?
A. 猴子
B. 牛
C. 狐狸
D. 猫
填空题:诗中所提到的牛尾狸以__和__为食。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牛尾狸对生存有很强的能力。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