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56:30
送颜复赴阙
作者: 苏辙 〔宋代〕
箪瓢未改安贫性,
凫绎犹传直道余。
不见失官愁戚戚,
但闻高卧起徐徐。
居中旧厌军容讲,
补外仍遭城旦书。
此去将身置何许,
秋风未免忆鲈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颜复即将赴阙(朝廷)的送别感慨。诗中提到,尽管生活依旧贫困,但他依然保持着安贫乐道的性格。对于失去官职的忧愁,反而没有感到愁苦,只是悠然自得地卧于高处,缓缓起身。他对往日的军容讲解已经感到厌倦,而从外地回来后又要面对城中的琐事。此去何处,心中难免会怀念秋风中的鲈鱼。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之际,作者以送别之情为引,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祝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蕴含了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四句采用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烦恼。尽管颜复即将离去,诗人对于贫困生活的态度却显得从容不迫,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境界。尤其是“但闻高卧起徐徐”一句,透出一种对自由与安宁的追求。
后四句则转而关注未来的迷惘,表现了对即将离去的朋友的担忧与牵挂。诗中的“秋风未免忆鲈鱼”不仅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与期待。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深厚的友情,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告别,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现了对安贫乐道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道德与理想的坚持。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友人
B. 生活的困境
C. 对官职的追求
D. 自然风景
“秋风未免忆鲈鱼”中的鲈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生活
C. 友谊
D. 忧愁
“箪瓢未改安贫性”中的“安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忍受贫穷
C. 安于现状
D. 渴望富裕
《送友人》 - 李白的送别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盼,风格更加豪放;而苏辙的《送颜复赴阙》则显得更加内敛与沉思,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