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4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47:56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每年在台上都掩映着翠绿的蛾子,台前高大的树木夹着漳河流淌。
英雄也来到这里分香的地方,能够和普通人相比又有多少呢?
本诗虽无特定的典故,但“英雄”与“常人”的对比,常常在古诗中出现,反映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真,唐代诗人,以写景抒情和咏志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英雄豪杰的涌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个人与英雄的关系。
罗隐的《邺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英雄与常人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台上年年掩翠蛾”与“台前高树夹漳河”,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环境,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美感。接下来的“英雄亦到分香处”,则引入了英雄这一主题,暗示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曾经有许多英雄人物在此聚会,留下过他们的足迹。最后一句“能共常人较几多”,则是对英雄与常人关系的深刻反思,暗示英雄在华丽的外表下,也与普通人有着相似的情感与遭遇。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英雄人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英雄命运的思考。诗的意境深远,既有美的享受,又有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虽然有荣耀与成就,但在情感与生活的本质上,英雄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异。
诗词测试:
诗中“英雄亦到分香处”是什么意思?
“翠蛾”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与《邺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但前者更强调登高望远的壮丽,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比英雄与常人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