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8:01
题段太尉庙
罗隐 〔唐代〕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
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
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蒙尘的日子,回顾南梁政权的变更,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提到茂陵的碑碗漂流,太官的椽木已然零落,暗示着昔日的辉煌已成追忆。诗人提到建起的旗帜并不是降给楚国的,披展的图画与记载也不同于燕国的。这些情景让人感叹,即便是侍中的鲜血,也比不上御衣前的庄重。
作者介绍:罗隐(835年-901年),唐代诗人,以其诗风独特、语言精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诗歌写于唐朝末年,此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动乱频繁。诗人通过段太尉庙,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惋惜和对昔日英雄的追忆。
《题段太尉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开篇的“近甸蒙尘日”,即以自然景象引入,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接下来的“南梁反正年”,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南梁统治的反思与对变迁的感慨。
诗中提及的茂陵碗和太官椽,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权势衰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批判与对普通人的同情。此外,建起的纛旗并非降给楚国,显示出一种对历史忠诚的态度,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通过对比,展现了权力与人性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无奈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传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沧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强调了权力的脆弱与人事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命运的关注,传递出一种对过往荣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梁”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南北朝时期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堪嗟侍中血”中“侍中”指的是哪个官职?
a. 皇帝
b. 大臣
c. 侍卫
d. 将军
诗中提到的“御衣”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富贵
c. 尊严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罗隐与杜甫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民生疾苦的描绘,而罗隐的《题段太尉庙》则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