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3: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40:30
香山寺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佛废何关儒者事,要知开创亦辛勤。
居人公拆纯椤柱,巨室深藏旧记文。
钟已毁楼移出寺,石犹镌字徒为坟。
吾诗句句通阴骘,安得檀那子细闻。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衰落与儒家事务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创立与发展都需要辛勤努力。诗中提到有人拆毁了古老的柱子,巨大的房屋里隐藏着往日的文书。寺庙中的钟已毁坏,楼阁也迁出寺庙,只有石头上的文字仍然残存,成为无用的坟墓。诗人在此抒发了对佛教文化的惋惜与对自身诗歌的自信,认为自己的诗句能够传达深邃的意蕴,却不知那些年轻的僧人听不懂。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豪放、清新、细腻的风格而闻名,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象结合表达。
本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佛教衰落的时期,诗人以此诗反映对文化传承的关切,表达对佛教寺庙衰落的惋惜,寄托了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珍视。
刘克庄的《香山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衰落的感慨与对儒家思想的坚持。诗中开篇即指出佛教的衰落与儒者的事务并无直接关系,令读者思考文化传承的艰辛。接着,诗人描绘了寺庙被拆毁的场景,拆除的柱子和深藏的文书,象征着文化的破灭与遗失。钟的毁坏和石头的字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文化的脆弱。
尽管诗中充满惋惜,但诗人并不沉溺于消极情绪,他在最后表达了自己诗歌的深邃与独特,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达深奥的思想,却无奈于年轻的僧人无法理解。这种自信与无奈交织,使整首诗既有悲凉的底色,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佛教的衰落与文化的传承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在文化变迁中的思考与自我定位。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的传承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化衰落的忧虑与对儒家价值的坚持,强调文化传承的艰辛与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信的艺术追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钟”象征着什么?
填空题:诗的开头提到佛教的衰落与__无关。
判断题:诗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充满自信。(对/错)
对比刘克庄的《香山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文化的衰落与传承,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的宁静与哲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