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赵宪副说于贵筑遇天竺僧命作诗记之》

时间: 2025-05-07 06:41:43

诗句

不识人间字,遍寻中国泉。

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

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

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43

原文展示

不识人间字,遍寻中国泉。
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
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
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懂人间的文字,四处寻找中国的泉水。我的头发长得能有一丈,牙齿稀少却能活千年。山中开辟出居住的场所,船只在黑色的蜧烟中消失。绝食已经有多少天了,我坐得如此危险,却从未合眼。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不识:不认识。
  2. :这里指文字。
  3. 遍寻:到处寻找。
  4. :泉水,象征清泉、智慧。
  5. 发长能一丈:形容头发极长。
  6. 齿少:牙齿稀少。
  7. 千年:象征长寿。
  8. 山辟:山中开辟的地方,居住环境。
  9. 舟消:船只消失。
  10. 黑蜧烟:黑色的蜧是一种害虫,象征困扰。
  11. 绝餐:绝食。
  12. 危坐未曾眠:形容坐着感到危险,且没有入睡。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与苦闷,反映了对人间事物的无奈与对长生的渴望,其中的“绝餐”与“危坐”暗示了诗人面临生死的考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彭祖,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遇到天竺僧时,可能是表达对人生与长生的思考。作为一位修行者,面对世间繁华,诗人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对浮世的悔悟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吸引着读者。诗人用“不识人间字”开篇,立刻将读者引入一种疏离感,仿佛他已与世俗隔绝,寻求一种更高的智慧。接下来的“遍寻中国泉”,则象征着对真理和精神滋养的渴望。诗中“发长能一丈,齿少亦千年”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长生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山辟居牙气,舟消黑蜧烟”,诗人既表现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生活的艰辛与困扰。最后一句“绝餐知几度,危坐未曾眠”则是对身心疲惫的直接表达,巧妙地将孤独、思考与生死的主题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识人间字:表达对世俗事物的无知与隔绝。
  2. 遍寻中国泉:象征对内心真理的追寻。
  3. 发长能一丈: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4. 齿少亦千年:将长寿与现实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
  5. 山辟居牙气:暗示诗人寻求隐逸生活,抵抗世俗的侵扰。
  6. 舟消黑蜧烟:象征诗人希望脱离现实困境。
  7. 绝餐知几度:表现出对生存状态的反思。
  8. 危坐未曾眠:传达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发长”和“齿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生命的悖论。
  • 象征:泉水象征智慧,黑蜧烟象征困扰,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世的超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孤独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智慧与清灵。
  2. :象征时间的流逝。
  3. 齿:象征衰老与生命的无常。
  4. :象征隐逸与宁静。
  5. :象征对自由的向往与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发长能一丈”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诗人的美貌
    B. 诗人的长寿与时间的流逝
    C. 诗人的烦恼
    D. 诗人的孤独

  2. 诗中提到的“黑蜧烟”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C. 诗人的快乐
    D. 长生不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孤独与哲理。
  2. 王维《竹里馆》: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黎彭祖的这首诗:两者都表现出对外界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黎彭祖则更强调对长生与智慧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歌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羊栏浦夜陪宴会 出宫人二首 春申君 和州绝句 台城曲二首 题宣州开元寺 并州道中 送容州唐中丞赴镇 闺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啖以甘言 祸门 風字旁的字 膀大腰圆 麥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逸光 无头无尾 卤字旁的字 赫赫炎炎 浮力 八一建军节 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悉诸 门字框的字 包含岁的成语 荆榛满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