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4:24
一辞峰上寺,远隔雁门师。
入社曾虚约,还山未定期。
有饥驱我拙,无计使人悲。
料得禅房里,同参品论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寺庙的思念,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困惑与无奈。诗人离开了峰顶的寺庙,与在雁门的师父相隔很远。曾经在入社时有过约定,但如今重返山中却没有明确的时间。内心有饥饿的驱使,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无法让人感到悲伤。我想,在禅房里,与你们一同讨论品论的时光会是怎样的?
作者介绍:黎彭祖,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山水的热爱。他的诗风婉约,常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某个寺庙之后,表达了他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对师友的思念。明代时期,士人往往追求隐逸生活,诗中体现了这一背景下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与情感。诗人在面对遥远的寺庙和师父时,产生了深深的思念。开头两句,诗人以“辞峰上寺”开篇,立刻引出对寺庙的怀念,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他对过去约定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显示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有饥驱我拙,无计使人悲”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饥饿既可以是身体的,也是精神上的追求。诗人的无能为力让他感到悲伤,却又无法将这种悲伤传递给他人,显得更加孤独。
最后两句“料得禅房里,同参品论时”,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向往,诗人希望能够与师友再次相聚,一同探讨人生的道理,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思考、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希望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雁门”指的是哪个地名?
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主要体现在哪一句中?
诗中“无计使人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黎彭祖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渴望,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恬淡的自然之美。两者都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