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3:07
送淳用长老归邛州
曾扣禅扉喜接陪,
师将境物谕轮回。
灯笼不灭心中火,
香印空残死后灰。
绵邑难留真锡驻,
临邛还庆法堂开。
临邛绵邑何分别,
无去无来无去来。
这首诗写道:曾经敲响您的禅门,我感到非常高兴;师父用境界和事物来教导我们轮回的道理。心中的火焰像灯笼一样不灭,而香火的印记则只剩下了死后的灰烬。绵延的小城镇难以留住真正的法器,而临邛却庆幸法堂重新开设。临邛和绵延的小镇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无去无来,根本没有真正的离开与到达。
杨绘,宋代人,生平不详,诗风倾向于写实和哲理,常常关注生命和宗教的主题。
这首诗作于送别淳用长老回归邛州之际,表达了对长老的敬意,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写作时,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对佛教精神的重视和对生死问题的关注影响。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开篇提到“曾扣禅扉”,这一句就显现出诗人与长老之间的亲近关系,也表明了对禅宗的向往和对智慧的渴求。接下来的“师将境物谕轮回”,则直指诗人在修行中所领悟的奥义,强调了万物皆有轮回的道理。
“灯笼不灭心中火”一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信念与执着,似乎在告诉人们即使身处困境,心中那团火焰依然能够照亮前行的路。而“香印空残死后灰”则显示了对逝去者的追思,既有对生命的感叹,也有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诗在“绵邑难留真锡驻”和“临邛还庆法堂开”中,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无去无来无去来”更是将诗的主题推向了哲学的高度,表明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强调了生死之间并无真实的分别,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轮回和精神追求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对长老的送别中,既体现了对佛教的信仰与追随,也通过对生死的哲学反思,呈现出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轮回”是指什么?
诗中“灯笼不灭心中火”表达了什么情感?
“无去无来无去来”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淳用长老归邛州》这首诗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