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6:48
作者: 杨绘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全诗翻译:
这朵荷花香艳动人,让人怜爱。然而,旁边却杂生着芡实。往昔因为藕断而分离,今天特意看到那缠绵的丝线。其实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的,露水摇曳,真让人无可奈何。深房里莲花的味道,心中却是苦涩的交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绘,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情,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诗词盛行,诗人在表达对荷花的赞美时,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杨绘的《荷花借字诗》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与周围环境的杂乱,展现出诗人对爱情与生命的思考。诗中以“香艳怜渠好”开篇,直接点出了荷花的美丽,接着却引入“无端杂芰窠”,让人感受到美丽的背后隐含的复杂情感。这里,诗人通过荷花与芡实的对比,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牵绊与纠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一句,运用了“藕断丝连”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关系中即便已经分开,内心仍然会有那种不舍与牵挂。诗人的深刻洞察使得这一情感显得尤为真实而动人。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此句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可奈何的心态,暗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最后两句“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则将诗人的内心感受升华,尽管外表美丽,心中却充满了苦涩与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苦涩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对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苦涩的感悟,展现了生命中的复杂情感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荷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纯洁与美丽
B. 复杂的人际关系
C. 生命的脆弱
D. 所有以上
“藕断丝连”的意思是什么?
A. 完全断绝关系
B. 依然有牵挂
C. 不再相见
D. 重新开始
诗中提到的“深房”代表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心灵深处
C. 社交场合
D. 家庭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与对人生苦涩的感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但杨绘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背景与历史变迁。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