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23
张叔挽诗二首
作者:李俦 〔宋代〕
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
殒身因卫社,嗣德岂无人。
丹旐西原路,輀车万里春。
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担任重职的张叔,他不仅是文章的巨匠,更是国家的栋梁。为了社稷而殉身,他的德行难道会无人继承吗?在西原的道路上,红色的旌旗飘扬,车辙滚滚,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张叔的家门虽然承蒙重视,但如今只剩下满眼泪水,沾湿了手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写作,作品多描写忠诚、义气等主题。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了悼念张叔而作,表达对其才华与忠诚的敬佩,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惋惜。张叔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殉职,诗人以此诗抒发对其的怀念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张叔的赞美与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生死离别的无奈。首联“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将张叔的才华与地位描绘得淋漓尽致,称其为“文章伯”与“柱石臣”,正是对其卓越能力的高度认可。接着,诗人用“殒身因卫社”一语,直接点出张叔为国殉职的悲壮,表现出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西原的春日景象,红色的旌旗和滚滚的车辙,似乎在暗示着张叔的忠诚与光辉将永存于世。然而“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则反映了诗人对张叔家人的惋惜,尽管他的德行被重视,但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泪水。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忠臣的赞美,也有对逝去人才的深切哀悼,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忠义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张叔的赞美与悼念,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展现了士人的忠义情怀。诗中既有对张叔的高度评价,也有对其牺牲的深切惋惜,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命世文章伯”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丹旐”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俦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人才的惋惜,但李俦更侧重于个人的忠诚与牺牲,而杜甫则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感叹时局的动荡与无奈。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宋代士人的情感表达及其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