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二十九日作》

时间: 2025-04-26 02:24:43

诗句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4:43

原文展示: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白话文翻译:

屋檐下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孩子们惊讶地问起饧粥的事。他们争相在门前插上柳条,想要让老父亲知道饭已经做好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澜翻: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 布谷:布谷鸟,其叫声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饧粥:用麦芽或谷芽熬制的甜粥,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
  • 衡门:简陋的门,代指贫寒之家。
  • 老子:此处指父亲。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插柳: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插柳的习俗,寓意驱邪避疫,同时也是春天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家庭场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节日的气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寒食节当天,诗人通过描述家中孩子们的行为和布谷鸟的叫声,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寒食节的家庭场景。布谷鸟的叫声和孩子们的行为,共同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诗中的“争向衡门插柳条”一句,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也反映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和传统习俗的传承。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屋头澜翻闻布谷”:屋檐下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可能是因为春天的到来,布谷鸟的叫声格外响亮。
  • “惊怪儿童问饧粥”:孩子们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感到惊讶,问起饧粥的事,可能是因为寒食节的传统食品。
  • “争向衡门插柳条”:孩子们争相在门前插上柳条,这是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寓意驱邪避疫,同时也是春天的象征。
  • “要遣老子知炊熟”:孩子们的行为是为了让老父亲知道饭已经做好了,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孩子们的孝顺。

修辞手法:

  • 拟人:布谷鸟的叫声被形容为“澜翻”,赋予了声音以人的行为特征。
  • 象征:插柳条的行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节日的气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家庭场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孩子们的行为和布谷鸟的叫声,共同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谷鸟:春天的象征,其叫声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 饧粥:寒食节的传统食品,代表着节日的习俗。
  • 柳条:春天的象征,插柳条是寒食节的传统习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布谷”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2. “争向衡门插柳条”中的“衡门”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门 B. 简陋的门 C. 古老的门 D. 装饰华丽的门

  3. 诗中的“老子”指的是谁? A. 老朋友 B. 老父亲 C. 老师 D. 老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寒食节的田园风光,与吴则礼的诗作有相似的节日氛围。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寒食》和吴则礼的《二月二十九日作》,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同一节日的不同情感表达和描绘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详细介绍了寒食节的历史和习俗,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邢德允见赠 谁家无泉源 闲中戏书 梦行小益道中 忆昔 幽居述事 春感 乌夜啼八首 其二 新菊 纵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字头的字 河倾月落 己字旁的字 包含拘的成语 水崖 支运 八字旁的字 时来运转 敲膏吸髓 学贯天人 喝破 犬字旁的字 膺蕃 香字旁的字 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榷酒征茶 铜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