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发金陵》

时间: 2025-05-02 12:25:40

诗句

湖海归来近钓筒,此身南北一飘篷。

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

天淡鼓声催落日,云高帆影趁飞鸿。

道林窣堵自崷崒,隐几寒光连暮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5:40

原文展示:

湖海归来近钓筒,此身南北一飘篷。 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 天淡鼓声催落日,云高帆影趁飞鸿。 道林窣堵自崷崒,隐几寒光连暮空。

白话文翻译:

我像是从湖海归来,靠近了钓鱼的筒子,这一生南北漂泊,像一片飘摇的篷草。 船头已经压过了三山的波浪,船尾刚刚回旋在五两风中。 天空淡淡的鼓声催促着落日,云层高高的帆影追赶着飞翔的鸿雁。 道林的佛塔自是高耸,我靠着几案,寒光与暮色相连,延伸至无边的天空。

注释:

  • 湖海归来:比喻作者从远方归来。
  • 钓筒:钓鱼的工具,这里可能指隐居或闲适的生活。
  • 飘篷: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三山:指神话中的三座神山,这里比喻波浪的巨大。
  • 五两风:古代测风的方法,这里指风力。
  • 鼓声催落日:形容时间的流逝。
  • 道林窣堵:指道林寺的佛塔,窣堵是佛塔的意思。
  • 崷崒:高耸的样子。
  • 隐几:靠着几案。
  • 寒光连暮空:形容傍晚的寒光与天空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对自然景色有深刻的感悟,诗风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远方归来,船行江湖的景象,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湖海归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船行江湖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湖海归来近钓筒”一句,既表达了归来的喜悦,又隐含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船头已压三山浪”等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船行江湖的壮阔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湖海归来近钓筒”,表达了归来的喜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次句“此身南北一飘篷”,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 第三句“船头已压三山浪”,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船行江湖的壮阔景象。
  • 第四句“樯尾初回五两风”,描绘了船行江湖的细节,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第五句“天淡鼓声催落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
  • 第六句“云高帆影趁飞鸿”,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船行江湖的壮阔景象。
  • 第七句“道林窣堵自崷崒”,描绘了道林寺的佛塔,体现了对宗教的向往。
  • 第八句“隐几寒光连暮空”,形容傍晚的寒光与天空相连,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此身南北一飘篷”,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拟人:如“天淡鼓声催落日”,将时间拟人化,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
  • 对仗:如“船头已压三山浪,樯尾初回五两风”,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湖海归来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湖海:比喻远方,表达了归来的喜悦。
  • 钓筒:比喻隐居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三山浪:比喻波浪的巨大,描绘了船行江湖的壮阔景象。
  • 五两风:比喻风力,描绘了船行江湖的细节。
  • 鼓声: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
  • 飞鸿:比喻远行,描绘了船行江湖的壮阔景象。
  • 道林窣堵:比喻宗教的向往,描绘了道林寺的佛塔。
  • 寒光:比喻傍晚的寒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海归来近钓筒”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诗中“船头已压三山浪”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3. 诗中“天淡鼓声催落日”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描绘了江湖生活的壮阔景象,与吴则礼的诗有相似之处。
  • 杜甫《登高》: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吴则礼的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吴则礼的《发金陵》:两首诗都描绘了江湖生活的壮阔景象,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而吴则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 杜甫《登高》与吴则礼的《发金陵》: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而吴则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吴则礼的诗风。
  • 《宋诗鉴赏辞典》:这本书对宋代诗人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吴则礼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郭氏继一堂 三虎行 次韵胡兄 其一 次韵程弟 丁祭 江神子/江城子 海棠盛开而雨 山行 一落索 其二 和郑省仓韵,因以为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无缚鸡之力 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错过 炭结尾的成语 水米无交 窍会 英华外发 黽字旁的字 铁道兵 包含擗的词语有哪些 住着 黑字旁的字 兽类 解黏去缚 瓜字旁的字 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偷鸡摸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