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1:14
小市门东,板桥巷北,暗中瞥见芳姿。
明眸腻脸,夜静漾帘衣。
碧柳映几层衫子,红蕖露一辆鞋儿。
斜靠著江梅一树,刚到半开时。
铜驼街又敞,奈珠屏似水,此恨谁知。
弄春纤香橙代解,回秋水罗帕亲携。
归去也,一钩春月水仙祠。
在小市的东边,板桥巷的北边,暗中瞥见了那美丽的身影。
她那明亮的眼睛和柔嫩的脸庞,在夜静时轻轻荡漾着帘子。
碧绿的柳树映衬着她几层轻纱的衣裳,红色的荷花露出了一只鞋子。
她斜靠在江梅树下,正好开了半朵花。
铜驼街又敞开了门,可惜那珠帘似水的恨意,谁能理解呢?
春天的纤细香橙替我解忧,秋天的水罗帕亲密相携。
我归去时,看到一弯春月照着水仙祠。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著名词人,擅长写作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风格细腻、优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夜景象和人间情感,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失去的惋惜。
《步月》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抒情诗。诗中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开头几句描绘了小市的东边,板桥巷北,暗中瞥见那芳香的身影,展现出一种悄然的美,仿佛夜色中绽放的一朵花。接着,诗人通过“明眸腻脸”的描写,传达了对美丽女子的深切赞美,令人感受到一种柔和而亲近的情感。
诗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极具生动性,碧柳、红蕖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铜驼街的“敞”,传达出一种渴望与孤独,珠屏似水的比喻则增添了诗的哀愁。最后,春月和水仙祠的意象,既是对美好回忆的追溯,也是对未来的向往,整个诗篇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景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步月》的作者是?
诗中“明眸腻脸”描写的是谁的特征?
诗中提到的“春月”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