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8:13
春从天上来 拟昭君词送友出塞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河水东流。看万里寒风,塞外惊秋。
谁遣倾国,远嫁边头。辞凤辇下龙楼。
记临行上马,赐与锦带工箜篌。
卸宫妆,向深深毳幕,徐换貂裘。
平沙那堪晓发,似露下长门,月堕金沟。
满地燕支,萎红枯紫,巧胜画笔涂勾。
羡年年塞雁,归渡海岸与沙洲。
愿仍还上林旧宿,同叫更筹。
春天从天上降临。看那万里寒风,边塞上已是惊秋的气息。
是谁让倾国的美人,远嫁到边疆?在凤辇下告别龙楼。
记得临行时骑马,得到的锦带和工艺品箜篌。
卸下宫妆,走向那深深的毯幕,缓缓换上貂裘。
平沙上怎能承受晨起的愁绪,像露水落在长门,月亮沉入金沟。
满地的燕子支离,已是萎红枯紫,巧妙胜过画笔的涂勾。
羡慕年年塞外的雁群,归渡海岸与沙洲。
愿能再次回到上林的旧宿,和朋友一起再筹酒。
“昭君”指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为了维护国家和亲而远嫁匈奴,表现了出色的牺牲精神和忠诚。诗中提到的远嫁边疆,正是对昭君事迹的呼应,表达了对友人出塞的惋惜与祝福。
毛奇龄(约1640-约1710),字仲明,号天涯,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柔美而含蓄。他在诗中常常融入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这首诗是毛奇龄送别友人出塞之作,恰逢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感慨与祝福。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春从天上来》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送别诗,通过对春天和边塞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离别的惆怅。开篇以“河水东流”引入,营造出一种流动的时空感,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万里寒风”和“塞外惊秋”,表现出边塞的萧条与凄凉,暗示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苦生活。
诗中提及的“倾国”和“远嫁”,则是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联想,强调了离别的悲壮与壮丽。通过“辞凤辇下龙楼”的意象,诗人传达出对宫廷生活的眷恋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卸妆换衣的描写,体现了离别前的细腻情感,增添了诗的柔美气息。
结尾的“愿仍还上林旧宿”,表达了对重聚的渴望,尽管友人即将踏上艰难的旅程,但诗人内心的祝福与期盼,给予了这首诗温暖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如对仗、比喻等,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画面感,展现了毛奇龄深厚的诗歌功力。
整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引子,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与友人的未来,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离别的惋惜。诗人通过历史典故的引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毛奇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倾国”是指什么?
诗中“愿仍还上林旧宿”表达了什么愿望?
在毛奇龄的《春从天上来》中,通过对春天与边塞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而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则通过描绘雪景来衬托离别的孤寂与壮丽。两首诗都展现了离别的情感,却各有特色,前者柔美细腻,后者则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