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53
赠世元瑞芳二兄 其一
至友经年别,相逢各鬓斑。
新诗题笔底,微命系刀环。
形迹常睽隔,精神共往还。
何当增羽翼,飞集碧萝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多年未见的感慨。尽管相聚时两人都已白头,彼此的鬓发都已斑白,但仍然会在诗中互相提起。虽然身体常常分离,心灵却依然相互交流。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相聚,共同飞向那美丽的碧萝山。
“碧萝山”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理想的聚会场所,代表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刘凤梧(1885-1948),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朋友分别多年后,彼此生活的变迁让他们的相聚变得愈加珍贵,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这首诗以“至友经年别”开头,直接引入主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对友情的影响。诗中以“相逢各鬓斑”描绘出两位老友相见时的感慨,既有对岁月无情的叹息,也有对友谊长存的珍视。接下来的“新诗题笔底”,则暗示了即使生活中有种种困扰,诗歌依然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微命系刀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但也暗示着诗歌的力量可以超越困境。接着“形迹常睽隔,精神共往还”则强调了身体的距离并不能阻隔心灵的交流,反而使得这种友谊愈加珍贵。最后一句“何当增羽翼,飞集碧萝山”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渴望能够再次相聚,分享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以友谊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展现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与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碧萝山”象征什么?
“微命系刀环”中的“刀环”象征什么?
诗中“形迹常睽隔”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表达离别的感伤,而刘凤梧则强调在时间流逝中友谊的坚固与期待重聚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