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0:54
日长上直玉堂庐,
思入閒云待卷舒。
重为明时难再遇,
等闲羞老蠹鱼书。
阳光照耀着玉堂的房屋,
思绪随闲云在空中徘徊。
再遇到这样的光明时光是多么困难,
却又轻易地羞愧于自己老旧的书籍。
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子直,号澄庵,南直隶常熟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常有哲理的深度。
《玉堂即事二首》是王恽在其书房中所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时代背景上,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内心的感受,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思。
《玉堂即事二首 其二》通过描绘阳光照耀下的书房以及诗人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光阴流逝的无奈。首句“日长上直玉堂庐”,描绘了一幅温暖明亮的书房场景,展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思入閒云待卷舒”,则表达了他心中悠闲的思绪,像云彩一样自由自在,却又无法掌控。
“重为明时难再遇”更是直白地揭示出对时光的惋惜,明亮的时光是难以再次获得的,诗人对过去光阴的追忆和珍惜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一句“等闲羞老蠹鱼书”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学识的无奈,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羞愧,书籍因虫蛀而显得陈旧,似乎在暗示着知识的积累与流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内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知识积累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们在岁月长河中面临的困惑和思考。
诗中“玉堂”指的是什么?
诗人感慨“重为明时难再遇”是出于什么情感?
“等闲羞老蠹鱼书”中,“蠹鱼”指的是什么?
对比王恽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对时光和自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王恽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忧虑与感慨,而白居易则将思绪寄托在对自然的描绘上。王恽的作品更偏向于内心的独白,白居易则在情感上更为广泛与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