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8:59
中条郁苍苍,首尾固雄大。
连山一卧虎,矫首尽两戒。
东南万峪门,荦确入幽阨。
空青上绝壁,巀嶪两崖对。
南山开画屏,高下蔚万桧。
扶藜到山门,黄衣六七辈。
寺残薄水赏,一水良可爱。
寻源入云萝,不惜阮屐败。
掬饮清臆尘,坐睨巨石怪。
山空响佩环,林迥腾怒獬。
行听溪声回,周览询胜概。
当年爽心亭,万竹争映带。
碧鲜照清泚,襟袂濯沆瀣。
人境两渺茫,佳句尽誇迈。
开轩邀客饭,放目欣一快。
盘餐固疏粝,泉洌几肉嘬。
少焉林风振,万壑一气噫。
前林疑虎啸,作勇助吾惫。
笔落还自惊,一扫众峰叆。
山僧喜醉颠,海会得珠贝。
兴来本无心,游藏诧佛界。
夕阳送归鞍,依约虎溪外。
风烟作破墨,塔庙失所在。
钟美厌摹写,閟伏化机蔼。
盘空乏硬语,技痒若无赖。
马首诗遽成,一笑豁吾隘。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8:59
作者: 王恽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中条郁苍苍,首尾固雄大。
连山一卧虎,矫首尽两戒。
东南万峪门,荦确入幽阨。
空青上绝壁,巀嶪两崖对。
南山开画屏,高下蔚万桧。
扶藜到山门,黄衣六七辈。
寺残薄水赏,一水良可爱。
寻源入云萝,不惜阮屐败。
掬饮清臆尘,坐睨巨石怪。
山空响佩环,林迥腾怒獬。
行听溪声回,周览询胜概。
当年爽心亭,万竹争映带。
碧鲜照清泚,襟袂濯沆瀣。
人境两渺茫,佳句尽誇迈。
开轩邀客饭,放目欣一快。
盘餐固疏粝,泉洌几肉嘬。
少焉林风振,万壑一气噫。
前林疑虎啸,作勇助吾惫。
笔落还自惊,一扫众峰叆。
山僧喜醉颠,海会得珠贝。
兴来本无心,游藏诧佛界。
夕阳送归鞍,依约虎溪外。
风烟作破墨,塔庙失所在。
钟美厌摹写,閟伏化机蔼。
盘空乏硬语,技痒若无赖。
马首诗遽成,一笑豁吾隘。
在中条山脉,郁郁苍苍,气势雄伟。
连绵的山峰如同卧虎,昂首阔步,令人敬畏。
东南的万峪之门,幽深而险峻。
高耸的绝壁,青色的天空映衬着两侧的悬崖。
南山如同画屏,苍翠的万株松柏映入眼帘。
我扶着拐杖走到山门,见到六七位身穿黄衣的僧侣。
寺庙残留的水景,水面清澈可爱。
我寻着水源进入云雾中的萝卜树,虽不惜阮履的损坏。
捧起清水饮用,坐着俯瞰巨石的奇怪形状。
山中空旷,佩环的声音响起,林间传来怒吼的獬豸声。
行走间,耳边回响着溪水的声音,四处打量询问风景。
当年在爽心亭,万竹争相映衬。
碧绿的水面映照出清澈的波光,我的衣襟浸湿在清流中。
人世间显得遥远渺茫,佳句尽情夸赞。
我开窗邀客共进饭,放眼欣赏一番快意。
虽然饭菜简单粗糙,泉水清澈,几块肉也难得。
不久,林间风起,万壑间气息回荡。
前林疑似虎啸,激励我继续前行。
笔落自惊,挥扫众峰的影子。
山僧醉意朦胧,海会得珠贝。
兴致来时无心,游历中探索佛界的奥秘。
夕阳送我归去,依依约在虎溪之外。
风烟如破墨,寺庙的轮廓渐渐模糊。
钟声美妙,令人厌倦摹写的琐事,
伏羲化机的景象已不再。
在空中难以言语,技痒仿佛无奈。
马首诗句迅速成形,一笑之间豁然开朗。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游万固寺》创作于王恽游览万固寺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与僧人交往的场景,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游万固寺》是王恽用以抒发自己游历时愉悦心情的作品,诗中融入了自然的壮丽与人世的渺小,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从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象切入,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开头几句描绘的中条山脉,气势磅礴,构筑了整首诗的基调。接下来,诗人将视角转向寺庙的宁静,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与僧侣的相遇,反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最后的归程,夕阳与风烟交织,意境深远,令人遐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讴歌,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和生活感悟。
诗词测试:
王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卧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山势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建筑
诗人如何描述寺庙旁的水景?
A. 浑浊
B. 清澈可爱
C. 干涸
D. 污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