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53
枢府当年日辇襄,隐然一柱在明堂。
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
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欲助清光。
龚黄政事追千载,齐鲁风谣及万箱。
伟望能令中国重,奇谋曾压北方强。
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洛阳。
在枢府的光辉岁月中,仿佛有一根柱子支撑着明堂。
亲自见到英明的君主,坐在前席,竭尽所能维护皇家旧有的法则。
我并不追求安逸和富贵,只是希望能助力国家的清明。
追溯历史,龚黄的政治事务可追溯千年,齐鲁的风俗与歌谣也流传万里。
伟大的理想能够使中国复兴,奇妙的策略曾经压制住北方的强敌。
老朋友啊,等着看我调任之后,希望能悠然自得地在洛阳度过晚年。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深厚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范仲淹任职青州时,因应富资政的来信而作,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全诗在思想上表现出范仲淹对国家政治的关怀与责任感。他首先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现出自己在政治中心的重要性和对历史的尊重。接着,范仲淹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并对国家的清明与富强寄予厚望。
诗中提到的“安富贵”让人感受到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国家大义的坚定追求。这种精神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但范仲淹的这种理想主义追求,特别是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最后,诗句“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洛阳”则表达了他希望在晚年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以期回归故土的愿望,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英主”指的是?
A. 明君
B. 暴君
C. 平民
“安富贵”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追求物质
B. 淡泊明志
C. 渴望权力
诗中提到的“齐鲁风谣”指的是?
A. 齐鲁地区的风俗与传说
B. 齐鲁的美食
C. 齐鲁的山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