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4:43
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
范仲淹 〔宋代〕
云坛共上百神清,
碧坞红霞相照明。
幽草欲迷丹井处,
乱峰依旧白云生。
亭亭翠纛高杉矗,
险险狂雷落石轰。
待得九霄鸾鹤驭,
玉书应改地仙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游览玉仙坛的美好情景。云雾缭绕的坛上,百神显得格外清晰;碧绿的山谷与红色的霞光交相辉映,显得明亮而迷人。幽静的草地仿佛要迷失在丹井的边缘,错落的山峰依旧在白云中若隐若现。高耸的翠色旗帜在杉树间伫立,狂风雷轰,石头也在猛烈的声响中滚落。待到驾驭九霄中的神鹤时,玉书上也应该改写仙人的名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九霄鸾鹤”与“玉书”,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仙境与长生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千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主张改革与理政,作品多以抒情和抒志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与友人游玩玉仙坛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人生理想和人际交往的思考。
范仲淹的《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作。整首诗以游览的场景为主线,通过对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渴望。开篇的“云坛共上百神清”,结合“碧坞红霞相照明”,突出了自然的神秘与和谐,营造出一种清新、超脱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宁静。
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幽草欲迷丹井处”及“乱峰依旧白云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尤其是“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更是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对仗与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总体而言,范仲淹的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尘世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坛”象征什么?
“幽草欲迷丹井处”中的“丹井”代表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范仲淹与李白的诗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范仲淹更侧重于理想与道教文化的结合,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的性格。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