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明霞台》

时间: 2025-05-01 18:58:08

诗句

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

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8:08

原文展示:

题明霞台
作者: 顾况 〔唐代〕

野人本自不求名,
欲向山中过一生。
莫嫌憔悴无知己,
别有烟霞似弟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隐士的心境:他本来不追求名声,只想在山中度过一生。即便生活憔悴、无知己,也无须在意,因为山中的烟霞就像兄弟一样陪伴着他。

注释:

  • 野人:指隐居于山林的人,强调其与世俗的隔绝。
  • 不求名:不追求名声与地位。
  • 憔悴:形容因生活艰辛而显得消瘦、疲惫。
  • 知己:知心朋友,理解自己的人。
  • 烟霞:自然景色,指山中的云雾和夕阳,象征着隐士的清静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隐士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道教思想相联系,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和隐士生活。
  • 创作背景:顾况生活在一个追求名利的时代,而他选择隐居,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第一句和第二句设定了诗人的身份,他是一个不求名利的隐士,选择在山中度过余生。接着,诗人以“莫嫌憔悴无知己”来表述他对孤独的认同,显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他并不在意身边是否有知己,反而更看重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一句“别有烟霞似弟兄”,将自然景色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烟霞的珍视,仿佛这些自然的景象是他的兄弟一般,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在唐诗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隐逸情怀,是值得深入品味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人本自不求名”:直接表明诗人的态度,强调隐士的生活方式。
    • “欲向山中过一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莫嫌憔悴无知己”:提醒自己和他人,不必在意外在的孤独与憔悴。
    • “别有烟霞似弟兄”:将烟霞拟人化,体现出自然给予了诗人情感上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霞”比作兄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 拟人:烟霞被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其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隐士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野人:象征隐士生活的选择。
  • :代表自然的庇护和人类的归宿。
  • 烟霞: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化,体现隐士的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人”的身份指代什么?
    A. 追求名利的人
    B. 隐居于山林的人
    C. 城市中的普通人

  2. 诗人希望在山中过什么样的生活?
    A. 追名逐利
    B. 享受孤独
    C. 与知己共度

  3. “烟霞似弟兄”中烟霞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兄弟情谊
    B. 自然的陪伴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比较顾况的《题明霞台》和陶渊明的《饮酒》可以发现,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但陶渊明的诗更强调田园生活的恬淡,而顾况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陪伴和心灵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

相关查询

宿云际寺赠深上人 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送杨少府赴阳翟(即舍人之弟) 送吉中孚拜官归业 题郑少府林园 卧病寄苗员外 送丘丹归江东 送张芬归江东兼寄柳中庸 东门送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字底的字 目交心通 羊字旁的字 尤而效之 包含议的词语有哪些 龙镜 泉舶 穴宝盖的字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票取 隶字旁的字 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归全反真 案兵束甲 夕字旁的字 幽鴳 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橡茹藿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