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海所居三首》

时间: 2025-08-05 14:54:23

诗句

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绝人行。

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嶂重霞里,更有何人度石桥。

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4:54:23

原文展示:

临海所居三首 作者: 顾况 〔唐代〕

此是昔年征战处,
曾经永日绝人行。
千家寂寂对流水,
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去临溪不是遥,
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嶂重霞里,
更有何人度石桥。

家在双峰兰若边,
一声秋磬发孤烟。
山连极浦鸟飞尽,
月上青林人未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地方曾是昔日征战的场所,曾经漫长的日子里没有人行走。千家万户寂静地对着流动的水,唯有汀洲上春草茵茵生长。
前往临溪并不遥远,楼中就能看到赤城的标志。不知道在重重叠叠的山峦和霞光之中,还有什么人跨过那座石桥。
我的家在双峰兰若的边上,听见一声秋天的磬声,孤烟袅袅升起。山连着极远的海岸,鸟儿飞尽了,月光升起在青翠的林间,人却未曾入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年: 从前的年份。
  • 征战: 战争,打仗。
  • 绝人行: 没有人走动。
  • 千家寂寂: 形容家庭众多但非常寂静。
  • 汀洲: 水边的小洲。
  • 赤城标: 赤城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物。
  • 叠嶂: 重叠的山峰。
  • 兰若: 指山林或寺庙。
  • 秋磬: 秋天的寺院中敲响的磬声。
  • 孤烟: 孤独的烟雾。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赤城”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山峰或地标,代表了归属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闻名,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临海所居三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战争的沉痛回忆。

诗歌鉴赏:

顾况的《临海所居三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而今寂静的地方,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战争的怀念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开头几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繁华与宁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凄凉的氛围。诗人以“千家寂寂对流水” 描绘了昔日战火之后的荒凉景象,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此去临溪不是遥”则传达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期望能再次回到那片故土。诗人在描写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人事的深思,尤其是“更有何人度石桥”的疑问,似乎在追问昔日的繁华何在,令人倍感伤感。

最后一首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描绘了月夜下的孤独与宁静,山与水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的联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对历史的沉思,和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是昔年征战处: 这地方曾经是战争的场所。
  • 曾经永日绝人行: 在过去漫长的日子里没有人来往。
  • 千家寂寂对流水: 无数的家庭寂静地面朝流水。
  • 唯有汀洲春草生: 只有水边的小洲上春草茵茵。
  • 此去临溪不是遥: 前往临溪并不远。
  • 楼中望见赤城标: 在楼上能看到赤城的标志。
  • 不知叠嶂重霞里: 不知道在重重的山峦与霞光中。
  • 更有何人度石桥: 还有谁能走过那座石桥。
  • 家在双峰兰若边: 我的家在双峰兰若旁边。
  • 一声秋磬发孤烟: 听见秋天的磬声,孤烟袅袅升起。
  • 山连极浦鸟飞尽: 山连着遥远的海岸,鸟儿飞尽。
  • 月上青林人未眠: 月亮升起在青林中,人却未曾入睡。

修辞手法:

  • 诗中巧妙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景物的对立与和谐,突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乡、怀旧与孤独,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 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春草: 象征生机与希望。
  • 石桥: 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象征。
  • 秋磬: 象征孤独与宁静的寺院生活。
  • 孤烟: 代表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家寂寂对流水”中的“流水”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的归宿
    • C. 自然景观
  2. “此去临溪不是遥”的意思是:

    • A. 前往临溪很远
    • B. 前往临溪并不远
    • C. 临溪已经消失
  3. 诗中提到的“秋磬”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顾况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家国的忧虑,而顾况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

相关查询

浣溪沙 临江仙·幽闺欲曙闻莺转 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酒泉子 定西番·苍翠浓阴满院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东征赋 金浮图 满宫花 金浮图·繁华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丹青地 农樵 一至此 米字旁的字 愚夫俗子 切切 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迅电流光 骨字旁的字 俗不可耐 玉女登梯 假模假式 顺水推船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