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04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中的人,他非常喜欢在山中居住,尤其是在葛洪的丹井西边。庭院前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到了夜半时分,杜鹃鸟在树上啼叫。
顾况(约公元 700年-约公元 760年),字子明,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该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环境下,士人多向往隐居生活,追求个人理想与自然的融合。此诗生动呈现了诗人对山中栖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山中》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闲适情景。诗的开头“野人爱向山中宿”,直接点明了主题——隐士生活。接着提到“况在葛洪丹井西”,不仅指明了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暗示了隐士追求道教理想的背景。葛洪被视为道教文化的象征,其丹井更是炼丹求道的圣地,与隐士的生活理想相契合。
“庭前有个长松树”则为此处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生机,长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映衬出隐士的淡泊名利、追求长久的心态。最后一句“夜半子规来上啼”则通过杜鹃的啼叫,增加了夜晚的宁静感,同时也隐含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愫。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深邃,给予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士形象。
整首诗表达了隐士对山中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与内心平和的追求,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隐逸的崇尚。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葛洪”是哪个朝代的著名道士?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夜半子规来上啼”表现了____的情感。
判断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顾况。(对/错)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中隐士的生活,诗中“空山不见人”与顾况的“野人”相呼应,都是对山中宁静生活的描绘。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顾况则在隐士生活的选择上更具人文关怀。